古劳茶
古劳茶属历史名优绿茶,创制于宋代,主产于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以“形如雀舌、香高味醇、汤色清透”著称,为岭南茶文化代表,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发展历史
起源传说:唐末诗人曹松居西樵山时引浙江顾渚茶种,宋元时期传入古劳,距今约1600年。
发展历程:清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年)鼎盛,“山埠皆茶树,采茶者不绝”;咸丰年间因战乱衰落;20世纪30年代受战火重创,茶园荒芜;1950年代复苏,2015年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文化典故:民间流传“未有鹤山县,先有古劳茶”(鹤山1722年建县),元代耶律楚材诗赞“高人惠我岭南茶,玉屑三瓯烹嫩蕊”。
生长环境
核心茶区位于西江畔丘陵,海拔200-500米。年均温21.8℃,年降水量1800mm,终年云雾笼罩(湿度80%+)。土壤为酸性黄壤,富含有机质及矿物质(尤其石岩头一带具“岩韵”),茶园楹树遮荫、草覆保湿。
产区
产区范围: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全境。
核心产区:丽水石岩头、茶山村、麦水、下陆等地,其中丽水所产“翠岩银针”品质最优。
分类
高级古劳银针(雀舌茶):春分至清明前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5-2厘米,银毫密披,汤色碧绿。
普通古劳银针(豆豉粒):谷雨前一芽二叶初展,圆钩形,深绿显毫,滋味醇和。
古劳茶(劈蕊):一芽二、三叶,条索紧结,色青绿带褐,大众消费茶。
茶树
传统分 青芽型(香气清高,制银针)与 红芽型(香气较低);现代引入 云南大叶种、金牡丹等改良品种。
等级
特级(雀舌茶):全芽或一芽一叶初展,银毫≥80%,形似银针。
一级(豆豉粒):一芽二叶初展,圆钩匀整,深绿显毫。
二级(劈蕊):一芽二、三叶,条索紧实,色青褐。
外形
雀舌形(高级银针),圆钩形(普通银针),条索形(古劳茶),色银灰显毫或深绿带褐。
香气
高火香(工艺特色),兰花香,栗香,冷杯留香超30分钟。
滋味
鲜爽(氨基酸含量6%-9%),醇厚(茶多酚25%-30%),回甘悠长。
功效
抗氧化(茶多酚清除自由基效能为维E的18倍),降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清热,提神醒脑。
工艺
摊青(4-6小时)→杀青(180-200℃扬炒)→搓揉(轻搓成条)→烚炒(60℃定型)→焙干(文火烘至含水<5%)。
工艺特点:二次揉捻塑形,“三烘三提”锁香,高火滚炒形成独特焦糖香,全程手工耗时约5小时/斤。
冲泡
水温80-85℃,玻璃杯或盖碗投茶3克。温杯后注水1/3润茶30秒弃汤,再注水七分满浸泡1-2分钟。特级银针可续泡3次,每泡增时10秒。
品饮
新茶密封冷藏,1月内饮毕保鲜;
60℃茶汤鲜爽感最佳,避免空腹饮用(防鞣酸刺激);
忌久泡超3分钟(释涩味),胃寒者搭配姜片。
推荐品牌
古劳茶山生态园:核心产区直营,非遗工艺传承,特级银针“雀舌茶”形毫完整(50g/¥880)。
鹤山红茶地理标志产品:政府认证,欧盟农残检测通过,一级银针性价比高(100g/¥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