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乌龙
红水乌龙属半发酵乌龙茶,台湾乌龙茶代表作,以“中度至重度发酵、精准焙火”著称,茶汤金黄明亮,喉韵醇厚甘爽,具“青蒂、绿腹、红镶边”特征。
发展历史
工艺起源:源于台湾冻顶乌龙传统制法,1987年由茶艺家季野正式命名“红水乌龙”,以对抗清香型乌龙茶潮流,复兴中重度发酵工艺;
现代演变:早期因高山茶兴起而衰落,2010年后由茶农复刻传统制法,强调发酵与焙火精准控制,成为老茶人珍品。
生长环境
海拔800-2500米高山云雾区(如梨山、冻顶),年均温21-23℃,年降水量丰沛,终年湿度80%+。土壤为酸性黄壤,有机质丰富,森林覆盖率70%+,漫射光环境利于茶菁养分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台湾省南投县、宜兰县等高山茶区;
核心产区:南投县鹿谷乡冻顶茶区、梨山茶区(海拔1400米+原始森林带)。
分类
无子分类,按发酵度与海拔划分:
传统红水乌龙:中重度发酵(50%+),主产冻顶茶区;
高山红水乌龙:高海拔茶青(如梨山),发酵度50%,兼具高山清韵与传统醇厚。
茶树
主栽 青心乌龙品种(小叶种),叶色深绿、叶肉肥厚、持嫩性强,果胶质含量高,适制重发酵茶。
等级
特级:一芽二叶初展,半球型紧结匀整,金毫显露,滋味醇厚回甘(价20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开展,条索较松,滋味甘滑;
二级:大众级,性价比高。
外形
颗粒状(紧结半球型),色泽青褐或墨绿带红边。
香气
熟果香(主调),花香,蜜香,酵香(冷杯留香超30分钟)。
滋味
醇厚(茶多酚丰富),甘滑(果胶质高),回甘持久(氨基酸缓释)。
功效
防癌降脂(茶多酚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效能为维E的18倍),养胃(低咖啡因、柔化丹宁,减轻刺激)。
工艺
采摘(一芽二叶)→萎凋(中重度)→发酵(50%+)→揉捻(中揉成半球型)→焙火(文火精制)→成品。
工艺特点:发酵与焙火需精准控制,全程耗时30小时+,保留“红镶边”特征。
冲泡
水温95-100℃,紫砂壶或白瓷盖碗,茶水比1:30(如5g茶/150ml水)。步骤:润茶5秒弃汤→高冲注水→首泡75秒,后续递增10-15秒,可续泡3-5次。
品饮
新茶略带青涩,建议存放1月后饮用;
60℃茶汤滋味最佳,避免空腹饮用(防鞣酸刺激);
观察冷杯香持久性,劣质茶留焦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