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绿雪

敬亭绿雪

敬亭绿雪属烘青型绿茶,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敬亭山,为历史名茶。其干茶形似雀舌,挺直饱润,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白毫翻滚如雪纷飞,香气鲜浓持久,滋味醇和甘爽,汤色清碧透亮。明清时期列为贡茶,1978年恢复工艺后与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并称“安徽三大名茶”。

发展历史

始创于明代,明清时列为贡茶,《宣城县志》载“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清末工艺失传,1972年安徽省敬亭山茶场启动恢复研究,1978年研制成功。1976年郭沫若亲笔题名“敬亭绿雪”,2010年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长环境

核心产区敬亭山属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过渡带,海拔300米左右。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5-16.8℃,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无霜期≥220天,年均湿度80%以上。土壤为砂岩风化土,pH值4.5-5.0,富含腐殖质及矿物质(硒、碘等),森林覆盖率96.3%,漫射光丰富抑制粗纤维生成,利于茶氨酸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安徽省宣城市全境。

核心产区:敬亭山主峰一峰及周边茶园(如茗香台、上十坝),以海拔300-500米阴坡茶园品质最优。

分类

明前特级:清明前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白毫占比≥80%,滋味鲜爽清甜;

雨前一级:谷雨前一芽一叶,条索匀整,香气清扬;

大宗级:谷雨后一芽二叶,滋味醇厚,适于日常饮用。

茶树

主栽 宣城尖叶(国家级有性系良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芽叶黄绿色,茸毛密布,一芽三叶百芽重64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4.3%、茶多酚31.1%,持嫩性强,抗寒抗旱。

等级

特级:全单芽,条索紧细如雀舌,金毫显露,板栗香/兰花香显著(市场价≥120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色泽翠绿带毫,滋味醇和;

二级:一芽二叶初展,白毫较少,香气清淡;

三级:成熟叶为主,适于调饮或袋泡茶。

外形

雀舌形(挺直如舌),色泽翠绿显毫

茶叶图片
香气

板栗香(主调),兰花香,金银花香(小环境差异形成)

滋味

鲜爽,醇和,甘(甜味),回甘持久

功效

抗氧化(茶多酚含量31.1%,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E的18倍),提神醒脑(咖啡碱与L-茶氨酸协同),降脂防龋(儿茶素抑制脂肪合成,氟含量200-300ppm强化牙釉质)。

工艺

鲜叶摊放(2-3小时)→杀青(130-140℃抖闷结合)→做形(60℃搭拢理条成雀舌雏形)→毛烘(110℃梯度降温)→足烘(60℃暗火慢烘至含水≤5%)

工艺特点:手工“搭拢理条”技法塑雀舌外形;“轻-重-轻”压力控制避免黑条碎芽;槐炭烘笼定香,成品可长期储存。

冲泡

水温:80℃(沸水静置3分钟);茶具:玻璃杯/白瓷盖碗;茶水比:1:50-1:60。

温杯后投茶3克,快速洗茶;

注1/3水摇香润茶→高冲注满;

首泡1-2分钟出汤,后续每泡增30秒,可泡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用(鞣酸刺激胃黏膜);

避免水温>85℃或长时间闷泡(导致叶绿素破坏、茶汤苦涩);

新茶需密封冷藏(0-5℃)防氧化,陈放半月后火气消退更醇和。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