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白芽奇兰
平和白芽奇兰属乌龙茶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其特质为“三绿三香”:干茶翠绿油润、汤色清绿透亮、叶底嫩绿匀整;具兰香幽长、清香持久、甜香馥郁的复合香型。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2024年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0.77亿元。
发展历史
起源(清乾隆年间):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发现芽梢呈白绿色的野生茶树,制成茶后具独特兰花香气,故名“白芽奇兰”。
现代选育(1981年):由平和县科技人员从地方群体种中单株选育成功,1996年通过省级良种审定。
产业化发展:2000年获“中国茶叶之乡”称号,2015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
生长环境
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5-21.2℃,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雾日≥200天,昼夜温差大。
土壤:微酸性红壤(pH4.5-5.5),富含硒(0.74-0.80mg/kg),属富硒土壤。
地貌:核心产区大芹山(漳州第一高峰,海拔1544.8米),终年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87.4%。
产区
产区范围:平和县崎岭乡、九峰镇、霞寨镇等9个乡镇91个行政村。
核心产区:崎岭乡彭溪村及大芹山周边区域,为白芽奇兰母树原生地。
分类
按季节:
春茶:3-5月采制,兰香清幽,滋味鲜爽(占年产60%);
秋茶:9-10月采制,香气甜醇,耐泡度高。
按工艺:
浓香型:重发酵,兰香带蜜韵;
清香型:轻发酵,香气清雅(新增)。
茶树
主栽 白芽奇兰品种树(灌木型中叶种),新梢白毫明显,芽叶持嫩性强。鲜叶标准为一芽二至三叶,特级茶以谷雨前嫩梢为优。
等级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结重实,兰香高锐持久,滋味醇厚鲜爽(价≥8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为主,香气清纯,滋味醇和;
二级:一芽三叶,香气纯正,滋味尚醇。
外形
紧结重实(条索形),汤色金黄透亮,叶底软亮红绿相映。
香气
兰香幽长(主调),清香,甜香。
滋味
醇爽,鲜爽(氨基酸0.8%),回甘强。
功效
降脂减肥(茶多酚15.7%,分解脂肪效率为铁观音1.2倍);
抗氧化(EGCG含量9.38%,清除自由基活性显著)。
工艺
萎凋→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干→精制
工艺特点:独创“三揉三烘”塑形法,包揉阶段加压定型形成紧结条索。
冲泡
盖碗工夫泡法:
茶具:白瓷盖碗(110ml);
投茶量:5g;水温:95℃;
首泡10秒出汤,后续递增5秒,耐泡度7次以上。
品饮
注意事项:
新茶需避光存放7天褪火气;
忌空腹饮(咖啡碱含量2.8%,刺激胃酸分泌);
冷后浑为茶黄素析出,属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