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鲜叶为原料,经日光萎凋、低温杀青、揉捻、日光干燥制成的后发酵茶,归属普洱茶大类。核心特征为“新茶清香微涩,老茶醇厚甘甜”,干茶墨绿油润带白毫,汤色黄绿转橙红(随陈化加深),可自然陈化达数十年,被誉为“可喝的古董”。(2008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 22111-2008)

从属于
发展历史

唐代起源:唐樊绰《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今云南景东);

明代成熟:1598年《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确立蒸压制饼工艺;

清代鼎盛:1729年设普洱府,六大茶山(攸乐、革登等)年产万担销藏区;

现当代发展:2003年获地理标志保护,2014年“云南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国家级非遗。

生长环境

地理气候:北纬21°-25°,海拔1000-2200米低纬高原,年均温14-23℃,年降水1500-2100mm;

土壤生态:红壤、砖红壤(pH4-6),含铁、铝氧化物及丰富腐殖质;原始森林覆盖率高(如勐海茶区≥82%),散射光充足。

产区

产区范围:云南省11个地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75个县。

核心产区:澜沧江中下游“六大茶山”(古树资源密集),冰岛、老班章等名寨(单株价超百万)。

分类

按原料:

古树茶:树龄≥100年野生/栽培型,香气沉稳(樟香、原野香),滋味厚滑(价≥3000元/公斤);

小树茶:树龄≤30年台地茶,清香高扬微苦。

按形态:

散茶:条索完整,陈化均匀;

紧压茶:饼形(七子饼357g)、砖形、坨形(蘑菇沱)、柱形(千两茶)。

茶树

主栽 云南大叶种群体(国家良种):

勐库大叶种:勐海茶区,叶宽6-15cm,茶多酚含量高达35%;

凤庆大叶种:叶片肥厚,氨基酸>2.5%;

勐海大叶种:耐寒性强,适制生茶。

等级

(按GB/T 22111原料分级)

宫廷级:纯芽头,清香高锐(稀少,价>2万元/公斤);

特级:一芽一叶占90%,显白毫,滋味鲜爽;

三级:一芽二叶,条索紧结,轻微涩感(市售主力,300-800元/饼);

五级:含粗老叶,陈化后甜度高(宜制熟茶原料)。

外形

干茶:条索紧结(卷曲形),墨绿带银毫;

汤色:新茶黄绿透亮→3年转金黄→10年呈橙红;

叶底:新茶叶底绿黄柔软→老茶红褐油亮。

茶叶图片
香气

清香(新茶主调),兰花香,蜜香,樟香(古树特有),陈香(≥10年转化),菌花香(易武茶区新增)

滋味

浓强(新茶),生津回甘,微涩(新茶特征),醇厚甘滑(陈化后)

功效

降脂减肥(茶多酚+咖啡碱促脂肪分解,效率为绿茶1.2倍);

抗氧化(儿茶素总量≥120mg/g,清除自由基);

促消化(天然酶活性持久,助解油腻)。

工艺

鲜叶采摘→摊晾(萎凋)→杀青(铁锅180-200℃)→揉捻→日光晒干→蒸压成型→自然晾干

工艺特点:全程忌高温(保留酶活性),晒青毛茶含水量≤10%,紧压后保留空隙利于有氧发酵。

冲泡

盖碗/紫砂壶工夫泡法:

投茶量:8g/100ml;

水温:100℃沸水;

快速洗茶(5秒倒掉);

新茶前5泡即冲即出(<10秒),老茶可闷泡20秒起步;

优质古树茶耐泡15泡以上。

品饮

注意事项:

空腹慎饮(新茶单宁刺激胃黏膜);

三年内新茶宜低温(0-5℃)避光储存防变质;

陈茶开饼后醒茶1周(散味去杂气);

品饮时关注舌底鸣泉(回甘强度)与喉韵深度。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