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渥堆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干燥、精制、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后发酵茶。核心特征为“红浓陈醇”,干茶褐红油润,汤色红浓透亮,叶底红褐匀整,新茶即具陈香,温润醇和,茶性温和。(执行标准:GB/T 22111-2008)

从属于
发展历史

工艺起源:1973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研制渥堆发酵技术(参考黑茶工艺,解决生茶陈化缓慢问题);

正式量产:1975年昆明茶厂成功投产首批熟普,以“7581”茶砖为代表;

现代发展:2008年写入国标定义,2020年熟茶消费量占普洱茶市场65%(年均增速超10%)。

生长环境

同普洱生茶(原料生长环境一致),依赖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及低纬高原气候(详见生茶模板)。

产区

产区范围:同普洱生茶(云南省11个地州75个县)。

核心产区:勐海茶区(渥堆工艺核心区,微生物菌群独特),临沧、普洱等大叶种原料主产区。

分类

按发酵程度:

轻发酵(渥堆30-40天):汤色橙红,保留微苦底(如早期"73厚砖");

重发酵(渥堆60-90天):汤色酒红,木香陈香浓郁(市售主流)。

按形态:

散茶:发酵均匀度高,便于拼配;

紧压茶:饼形(熟饼)、砖形(勐海熟砖)、坨状(迷你沱茶)、碎银子(颗粒状精加工)。

茶树

同普洱生茶(云南大叶种群体,以勐海大叶种为主,茶多酚含量≥28%支撑深度发酵)。

等级

(按GB/T 22111熟茶原料分级)

特级:金毫显露,条索紧细(宫廷级原料占比<5%);

三级:褐红匀整,含芽叶(主流中端茶原料);

五级:稍有茎梗,发酵后甜度突出(如老茶头);

七级:粗老叶为主,多用于茶包原料。

外形

干茶:褐红或深褐色(卷曲形),金毫可见;

汤色:深红明亮至酒红色(重发酵);

叶底:红褐油润,触感柔韧(老茶头呈团块状)。

茶叶图片
香气

陈香(核心),木香,枣香(重发酵茶),糯香(新增),药香(10年以上老茶),焦糖香(高温干燥工艺)

滋味

醇厚(主要特征),甘甜(无涩感),顺滑(果胶丰富),稠润(粘稠感)

功效

养胃护胃(渥堆发酵降解单宁酸,刺激性显著低于生茶);

降脂解腻(发酵产生的洛伐他汀含量提升3倍);

改善睡眠(γ-氨基丁酸含量高于生茶,助眠效果提升40%)。

工艺

晒青毛茶→潮水增湿(含水量达35%)→渥堆发酵(温度55-65℃,40-90天)→翻堆散热→干燥→筛分→蒸压定型

工艺特点:微生物(黑曲霉、酵母菌)主导发酵,渥堆期控温控湿为核心技术,发酵度超黑茶(儿茶素转化率达70%)。

冲泡

紫砂壶/保温杯泡法:

投茶量:5-6g/100ml(散茶减15%);

水温:100℃沸水激发香气;

洗茶2次(10秒/次,去除堆味);

正式冲泡:前3泡8-10秒出汤,4泡后逐泡加5秒;

发酵度高者可煮饮(沸煮1分钟)。

品饮

注意事项:

新制熟茶存3个月褪"堆味"再饮;

优质熟茶汤色通透无浑浊(发酵不足易显浑浊);

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存放(易产生"霉味"杂气);

冷藏后香气减弱,建议常温(25℃)储香。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