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

舒城小兰花属绿茶类,安徽省舒城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创制于明末清初,因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草、冲泡后具兰花清香而得名。其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细卷呈弯钩状,色泽翠绿匀润,毫锋显露;冲泡后枝枝直立杯中,汤色嫩绿明净,香气鲜爽持久,滋味甘醇,叶底匀整成朵呈嫩黄绿色,素有“兰草色、兰花香、兰花形”的“三兰”典型品质。

发展历史

清代起源:传说清朝舒城白桑园村兰花姑娘创制此茶,或因茶农沈兴余所制茶叶具兰花香得名;清同治年间列为贡茶。

现代发展:1958年毛泽东视察舒茶公社发出“开辟茶园”号召;1980年代开发白霜雾毫、皖西早花等衍生茶品;201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生长环境

气候:大别山东麓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5℃,年降水1200-1600毫米,年均雾日280天以上,湿度≥80%,昼夜温差大。

土壤生态:黄棕壤土,pH值5.5-6.5,有机质含量≥1.5%,森林覆盖率93%,无工业污染。

产区

产区范围:安徽省舒城县全境(东经116°26′-117°15′,北纬31°01′-31°34′)。

核心产区:晓天镇白桑园村、磨子园村,以及小麦岭、天子寨等海拔≥300米古茶园。

分类

按原料等级:

特级小兰花:一芽一叶初展≥90%,形似兰朵,嫩栗香高锐(单价≥800元/斤);

一级小兰花:一芽一叶为主,滋味醇和;

大兰花:一芽四叶至五叶,香气纯正。

茶树

主栽 当地群体种(抗寒性强),辅以 舒茶早、山坡绿等省级良种;鲜叶标准为谷雨前一芽二叶初展至一芽三叶。

等级

特一级:全芽或一芽一叶初展90%,白毫显露,嫩栗香持久;

特二级:一芽一叶初展50%,香气清高;

一级:一芽一叶70%,滋味鲜爽;

二级:一芽二叶初展50%,回甘明显。

外形

芽叶相连(弯钩状),自然舒展;汤色嫩绿明净;叶底嫩黄成朵、匀整。

茶叶图片
香气

兰花香(主调),清香,嫩栗香。

滋味

鲜爽,甘醇,回甘持久,鲜(氨基酸鲜味)。

功效

抗菌消炎(茶多酚抑制病原菌效率高于普通绿茶);提神醒脑(咖啡碱含量高);抗氧化(茶多酚清除自由基能力为维E的18倍)。

工艺

摊凉→杀青(竹丝把斜锅抖闷)→初揉→初烘(90℃竹笼炭烘)→复揉→复烘→辉锅整形→足烘

工艺特点:手工“茶把锅炒”形成弯钩状,炭火烘焙提香,全程耗时15小时以上。

冲泡

玻璃杯分段法:

水温80-85℃,茶水比1:50(3g/150ml);

首泡30秒出汤,2-4泡逐次增10秒,耐泡度4-6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单宁刺激胃黏膜);

新茶避光存放15天褪火气,长期贮藏需密封冷藏(0-5℃);

避免沸水直冲(破坏叶绿素致汤色发黄)。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