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黄茶

远安黄茶

远安黄茶属微发酵黄茶类,为湖北省远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并称“中国四大黄茶”。其核心品质为“外形环子脚显鱼子泡,色泽金黄,汤色黄净明亮,香气清香带兰韵,滋味醇厚甘凉”。2017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1年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史

南宋起源:鹿苑茶(远安黄茶古称)记述始见于南宋嘉定六年(1214年),因产于鹿苑寺而得名。

清代贡茶:乾隆年间被选为御用贡茶;咸丰《远安县志》载“远安茶以鹿苑为绝品”;光绪九年(1883年)高僧金田题诗赞其“参禅能伏睡魔军”。

现代复兴:1966年工艺编入全国高校教材《制茶学》;1982年、1986年两获商业部“全国名茶”;2009年制作技艺列省级非遗;201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生长环境

地貌气候:北纬31°丹霞地貌丘陵区,海拔40-800米;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6.4℃,湿度≥80%,年雾日≥200天,昼夜温差显著。

土壤生态:红黄壤(pH4.5-6.5),富含硒、锌微量元素;森林覆盖率74.5%,核心区为水源保护区,禁用化肥农药。

水文条件:沮河、漳河、西河三大水系环绕,水库54座,灌溉水源充足。

产区

产区范围:湖北省远安县鸣凤镇、花林寺镇、旧县镇等7个乡镇102个村。

核心产区:鹿苑村古茶园(树龄≥30年古茶树占40%)、龙凤山、垭丝坪等高海拔云雾带。

分类

分类(按DB42/T 1015标准):

贡芽:单芽为主,月牙形,杏黄色;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环子脚明显,谷黄带鱼子泡;

一级:一芽一叶,环子脚略松,谷黄色;

二级:一芽二叶,环子脚松散;

黄大茶:芽叶混合,自然卷曲疏松。

茶树

主栽 本地群体种(有性繁殖,兰花香显著),辅栽 福鼎大白茶、鄂茶1号;特级鲜叶为单芽,春茶氨基酸≥6.77%(高于普通绿茶30%)。

等级

等级(感官与理化指标):

贡芽:单芽≥95%,月牙形匀整,清鲜持久(单价≥1500元/斤);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90%,环子脚紧实,栗香高锐;

一级:一芽一叶,滋味醇厚耐泡;

二级:一芽二叶,香气纯正;

黄大茶:芽叶粗老,具陈香。

外形

环子脚,颗粒状(精制后);干茶条索环状紧结,色泽金黄带鱼子泡;汤色黄净明亮(贡芽浅黄,特级深黄);叶底嫩黄匀整成朵。

茶叶图片
香气

清香(主调),嫩香(明前茶),栗香(春茶),兰花香(群体种特有),松烟香(松木炭烘工艺)。

滋味

鲜爽(氨基酸鲜味显著),醇厚(浓淡适中),甘凉(蔗糖回甘),滑(顺滑感)。

功效

强抗氧化:茶多酚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生素E的18倍;

护脑安神:GABA含量≥160mg/100g,助眠抗焦虑效果显著;

降糖护齿:茶多糖控血糖,含氟量15mg/100g抑龋齿菌活性90%。

工艺

摊青(4-6小时)→杀青(180℃抛炒)→初揉→闷堆(竹篓覆湿麻布18-24小时)→复揉→烘焙(松木炭火80℃初烘→60℃足干)

工艺特点:三次翻堆控黄化率50%-60%;松木炭火赋予“烟香入骨”;全程竹木器具避金属氧化。

冲泡

盖碗法:水温85-90℃,茶水比1:50(5g/250ml),润茶10秒,首泡1分钟出汤,每泡增时15秒,可冲3-5次;

玻璃杯泡:注水至七分满投茶,静置2分钟观赏“环子脚”舒展。

品饮

注意事项:

忌沸水(>90℃破坏茶氨酸致鲜味流失);

新茶避光存放15天褪火气,开封后72小时内饮毕锁香;

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宜餐后1小时饮用。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