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流香

漳州流香

漳州流香属乌龙茶类,为福建省漳州市特产,由漳州茶厂创制。其核心品质为“条索紧结卷曲、色泽乌褐油润,汤色橙黄清澈,火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作为漳州传统乌龙茶代表之一,2019年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列入中国茶叶谱系代表品,是闽粤地区“工夫茶”文化的象征性茶品。

发展历史

创制背景(1950年代):1954年漳州茶厂成立后整合闽北、闽南乌龙茶工艺,于1957年正式创制“流香”茶品,名称源于武夷山流香涧地名,传承清末漳州茶商拼配技艺。

经典地位:1960年代与“色种”“一枝春”并称漳州三大经典茶品,民间顺口溜“乘风飞马大前门,流香色种一枝春”印证其当时奢侈级消费地位。

现代发展:1996年获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2019年漳州乌龙茶精制工艺列入省级非遗,2024年推出70周年特级纪念版,延续手工纸包装传统。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主原料产自闽北武夷山高海拔岩区(海拔600-800米),年均温16-20℃,湿度≥75%,年雾日超200天,昼夜温差显著,漫射光促进内含物质积累。

土壤生态:丹霞地貌红壤(pH4.5-6.0),富含矿物质及有机质;核心茶园为水源保护区,禁用化肥农药,推行生态种植。

产区

产区范围:福建省漳州市(精制),原料扩展至武夷山、安溪等闽北闽南乌龙茶区。

核心产区:漳州茶厂非遗工艺生产基地(芗城区小坑头),武夷山流香涧、慧苑坑正岩茶区。

分类

分类(按原料等级):

特级纪念版:闽北正岩春茶拼配,重火炭焙,兰香显;

一级:闽北高山区春茶为主,火香醇厚;

二级:闽北与闽南茶拼配,滋味平衡。

茶树

主原料为 福建水仙品种(小乔木型),辅以 肉桂、闽北菜茶群体种;鲜叶标准:春茶一芽二至三叶,茶多酚≥25%,氨基酸≥4.0%。

等级

特级:条索紧结重实,金毫显,火香高锐持久(参考价≥700元/斤);

一级:条索匀整,火香纯正,耐泡度6-8次;

二级:条索稍粗,香气纯和,性价比高(参考价160-240元/斤)。

外形

卷曲形;干茶条索紧结卷曲、乌褐带黄似香蕉色;汤色橙黄或红橙通透;叶底棕褐肥壮,红边显。

茶叶图片
香气

火香(主调,炭焙香),陈香(陈化后)。

滋味

醇厚(浓淡适中),回甘(蔗糖甜感持久),鲜爽(氨基酸鲜味)。

功效

强抗氧化:茶多酚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E的18倍;

降脂控糖:儿茶素加速脂肪分解效率比普通乌龙茶高30%;

利尿消食:促水分代谢及胃肠蠕动。

工艺

鲜叶采摘→晒青(较重)→晾青→做青(摇青与晾青交替)→杀青→揉捻→烘焙(炭焙≤60℃)→手工拼配

工艺特点:重摇重发酵促花果香;炭焙赋予“火香”主线;非遗拼配技术调和闽北闽南茶风格。

冲泡

盖碗热泡法:水温95-100℃,茶水比1:15(5g/75ml),润茶3-5秒,首泡焖15-20秒出汤,每泡增时5秒;

紫砂壶冲泡:可提升陈香表现,适宜陈年茶。

品饮

注意事项:

忌沸水直冲(>100℃破坏炭焙香韵);

新茶需避光存放15天褪“火气”,开封后7日内饮毕防香气逸散;

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宜餐后1小时饮用。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