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属烘青绿茶,主产安徽省桐城市西北山区,以“形似兰花、兰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著称,2018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是兼具历史底蕴与生态健康属性的名优绿茶。

发展历史

桐城种茶史可追溯至唐代,明代大司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于龙眠山椒园,所产“椒园茶”列为贡品。清代因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且带兰花香,更名为“桐城小花”,《桐城风物记》载其“品不减龙井”。1949年后经品种改良与工艺升级,1986年获评安徽省名茶,2013年列入“国礼徽茶”系列。

生长环境

主产区位于大别山余脉,海拔400-1000米,年均温15-18℃,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终年云雾缭绕。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酸性麻石黄棕壤(pH 5.0-5.7),腐殖质含量高达10.54%,富含硒(0.70-3.85ppm)及锌元素。茶园与野生兰草共生,漫射光占比超70%,昼夜温差超10℃,形成独特“兰香甜韵”品质。

产区

产区范围:桐城市全境,覆盖黄甲镇、唐湾镇、吕亭镇、大关镇、青草镇、龙眠街道、文昌街道7个镇(街道)33个村。

核心产区:龙眠山、鲁谼山、黄甲大姑尖、中义杨头等高山峡谷区,占高品质茶产量90%以上。

分类

明前茶:清明前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条索细紧显毫,兰香清雅,滋味鲜爽甘醇。

雨前茶:谷雨前采摘,以一芽二叶为主,条索舒展成朵,花香浓郁,滋味醇厚耐泡。

茶树

主栽龙眠群体种(省级地方良种),灌木型,叶椭圆至柳叶形,发芽早、抗逆性强;辅栽无性系良种舒茶早、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鲜叶茶多酚含量30.35%,氨基酸3.08%,硒含量为普通茶5倍以上。

等级

特一级:一芽一叶初展≥90%,条索匀直微扁,色泽翠绿润,嫩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

特二级:一芽一叶≥70%,条索匀直,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

一级:一芽二叶初展≥90%,自然舒展成朵,清香高长,滋味鲜醇。

二级:一芽二叶≥70%,自然成朵,清香持久,滋味醇厚。

外形

自然舒展成朵形

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如翡翠

叶底嫩匀成朵,黄绿柔软

香气

兰花香,嫩香,清花香

滋味

鲜爽,醇厚,回甘,甘滑

功效

清热,消暑,止渴生津,抗氧化(硒含量为普通茶5.5倍,显著提升抗癌、抗辐射能力),降血脂,降血压。

工艺

采摘→摊放(2-4小时)→杀青(200℃)→理条→初烘(100-120℃)→摊凉→复烘(70-90℃)→提香

工艺特点:炭火分段烘焙,轻压做形保留兰花状;全程控温控湿,终含水量≤6%,传统工艺结合机械化提升稳定性。

冲泡

推荐玻璃杯下投法:

温杯后投茶3克(水温80-85℃);

注水150ml沿杯壁缓流;

首泡静置2分钟出汤,后续每泡延长15秒,可续水3-5次。

品饮

忌空腹饮用,避免刺激胃黏膜;

神经衰弱者限量(咖啡碱含量3%),睡前3小时勿饮;

避免与药物同服(影响药效吸收);

隔夜茶不可饮用(易氧化变质)。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