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茶
西山茶属绿茶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心品质为“条索紧细匀称、苗锋显露、色泽青黛,汤色碧绿清澈,具四季花果香,滋味醇和回甘鲜爽”。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说,被公认为绿茶中的上乘佳品。
发展历史
唐代起源:唐代高僧李明远从江南引种至西山棋盘石旁,始植茶园,至今棋盘石旁留存古茶树。
明清鼎盛:明代闻名两广及湘闽地区;清代列为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并作为贡品进奉。
近现代复兴:
1949年宽能法师与释昌慧于棋盘石、洗石庵复垦茶园;
1950年代多次精制寄赠毛泽东主席获赞誉;
1986年、1990年两获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
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21年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名录。
生长环境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1.4℃,年降水量1700-2400毫米,年雾日超200天,昼夜温差显著,漫射光促芳香物质积累。
土壤地貌:花岗岩风化形成的黄红砂壤(pH 4.5-6.5),富含矿物质及有机质;核心产区为水源保护区,禁用化肥农药。
产区
产区范围:广西桂平市全域,涵盖26个乡镇。
核心产区:西山镇棋盘石、乳泉井及观音岩一带(海拔700米原始林区)。
分类
分类(按季节香型):
春茶:清香型,一芽一叶初展,鲜爽度高;
夏茶:梨香型,一芽二叶,滋味浓强;
秋茶:醇香型,成熟叶为主,耐泡性强;
冬茶:莲香型,低温慢长,香气清雅。
茶树
主栽 桂平西山茶群体种(灌木型小叶种),叶椭圆形,叶色深绿,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6.0g,春茶氨基酸≥3.2%、茶多酚≥27.5%。
等级
等级(按感官与原料):
特级:单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秀匀直,毫锋显露(参考价≥5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占90%,汤色碧绿透亮(200-400元/斤);
二级:成熟叶为主,香气纯正,性价比款(<200元/斤)。
外形
条索形;干茶紧细微曲、黛绿显毫;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匀整鲜活。
香气
清香(主调),花果香(夏秋茶),荷香(冬茶)。
滋味
醇和(浓淡适中),鲜爽(氨基酸鲜味),回甘持久。
功效
强抗氧化:茶多酚≥27.5%,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生素E的18倍;
提神醒脑:咖啡碱≥3.9%,增强中枢神经兴奋性;
美容护肤:类黄酮协同维生素C抑制皮肤氧化,减少紫外线损伤。
工艺
鲜叶采摘→摊青(4-6小时)→杀青(铁锅180℃抖闷结合)→揉捻(手工轻揉)→初炒(定型)→烘焙(竹焙笼80℃)→复炒(提香)
工艺特点:非遗“二炒二揉”技法,全程竹木器具避金属氧化,关键工序“轻揉显毫”保银白茸毛,含水率≤5%。
冲泡
玻璃杯直泡:水温80-85℃,茶水比1:50(3g/150ml),首泡1-2分钟出汤,观赏“芽叶竖立”;
盖碗法:润茶5秒弃之,正式冲泡首泡20秒,每泡增10秒,耐泡3-6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沸水冲泡(>85℃破坏活性物质致苦涩);
忌空腹饮用(单宁刺激胃黏膜),宜餐后1小时品饮;
新茶避光醒茶7天褪“火气”,开封后10日内饮毕防香气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