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州碧峰
峡州碧峰属半烘炒条形绿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认证)。核心特征为“外形紧秀显毫,色泽翠绿油润,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理化指标:水浸出物≥45.8%,茶多酚≥30%,咖啡碱4.2%,酚氨比12.1。
发展历史
唐代起源:唐代陆羽《茶经》将峡州茶列为“山南茶之首”,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留有“陆羽茶经第一州”诗句,明代《群芳谱》记载峡州小江园茶为极品。
现代创制:1979年由茶师林作炎主导研制,历时7年定型,1983年正式定名“峡州碧峰”(取自明代田钧诗句“不见仙人空碧峰”);1985年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并作为国礼茶赠外宾。
品牌升级:2017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5.63亿元,出口英、美、日、德等20余国。
生长环境
地理气候:北纬30°42′-31°06′,海拔200-1000米半高山茶区;年均温16.6℃,年降水1100-1300毫米,年雾日超180天,昼夜温差>8℃,散射光为主促进氨基酸积累(春茶氨基酸≥1.64%)。
地质生态:黄棕壤(pH 4.5-6.5),有机质≥1.0%,富含锌硒;长江流经产区17.4公里,溪河密布(百岁溪、太平溪等),森林覆盖率>70%,负氧离子含量为城市50倍。
产区
产区范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全境(地理坐标东经110°51′-111°11′,北纬30°42′-31°06′)。
核心产区:太平溪镇、乐天溪镇、邓村乡、三斗坪镇(长江西陵峡北岸,海拔600-900米云雾带)。
分类
分类(按原料等级):
特级:单芽或一芽一叶为主,芽长3厘米,全手工制,条索紧细如针(参考价600-80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初展≥80%,机械辅助揉捻,滋味鲜醇(250-400元/斤)。
二级:一芽二叶为主,耐泡性强,香气纯正。
茶树
主栽 宜昌大叶种(华茶29号)(国家首批30个地方良种之一),辅以 宜红早(鄂茶4号)、鄂茶9号;树龄30年以上,叶椭圆型(长14.7±2.4厘米),百芽重57克,茶多酚含量35.8%,抗寒性强(可植于海拔1400米)。
等级
等级(感官与理化指标):
特级:单芽占比≥90%,栗香高锐,汤色嫩绿明亮(水浸出物≥45.8%)。
一级:一芽一叶初展≥80%,清香持久,滋味鲜爽(茶多酚≥30%)。
二级:一芽二叶为主,叶底匀整,耐泡5次以上。
外形
条索形;干茶紧秀显毫、翠绿油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鲜活。
香气
栗香(主调),清香。
滋味
鲜爽(氨基酸鲜味),回甘(甜味持久)。
功效
强抗癌:茶多酚阻断亚硝酸铵合成,抑制癌细胞增殖效率高于普通绿茶30%;
降血脂:儿茶素加速脂肪分解,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抗辐射: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C的5倍,减轻电子设备辐射损伤。
工艺
鲜叶摊放(4-6小时)→杀青(180-200℃滚筒6-8分钟)→摊凉→初揉(轻-重-轻14-20分钟)→初烘(100-120℃)→复揉理条(手工抓拢搓抖)→足干提毫(70-80℃木炭烘焙)→精制定级
工艺特点:独创“复揉理条”塑形提毫;严格执行“九不采”标准(不采紫芽、病虫叶等)。
冲泡
玻璃杯中投法:水温80℃,茶水比1:50(3g/150ml),先注1/3水润茶摇香,再高冲注满,浸泡2-3分钟;
盖碗冲泡:首泡30秒,每泡增10秒,可冲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沸水冲泡(>80℃破坏叶绿素致汤涩);
注水沿杯壁缓流,避免茶毫冲散致汤浑;
新茶避光醒茶7日褪“火气”,开封后冷藏并1月内饮毕;
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宜餐后1小时品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