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属绿茶类,四川省万源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茶。核心特征为“色绿、香高、回甘、形美”,外形扁平匀直似雀舌,富含天然硒元素,享有“富硒茶王、雀舌珍品”之誉,获“中国文化名茶”“四川省十大名茶”等80余项荣誉。

发展历史

西周起源:《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万源地区西周时已有种茶活动;宋代石窝场《紫云平植茗灵园记》为现存最早植茶摩崖石刻。

现代创制:1985年由万源茶科人员研创工艺,1987年国营草坝茶场投产;1989年注册品牌商标,1991年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杭州国际茶文化节第五名)。

产业振兴:2000年实现全程机制工艺;2011年企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茶园面积达11.75万亩,年产值2.8亿元。

生长环境

地理气候:北纬30°39′-32°20′,大巴山腹地海拔800-1200米。年均温14.7℃,年降水1170mm,云雾日200余天,散射光促进氨基酸积累(春茶氨基酸≥3.0%)。

土壤生态:黄棕壤与烂石地为主(pH 4.5-6.0),有机质>1.0%,天然富硒(0.28-0.51μg/g);森林覆盖率60.2%,无工业污染,获“中国天然氧吧”认证。

产区

产区范围:四川省万源市全境(东经107°28′-108°31′,北纬30°39′-32°20′),覆盖13个乡镇。

核心产区:草坝镇、八台乡等海拔800-1200米山地,丹江上游泉水灌溉,终年云雾笼罩。

分类

分类(按原料等级):

特级:清明前一芽一叶初展≥90%,栗香高锐,汤色嫩绿(参考价≥800元/斤)。

一级:谷雨前一芽一叶开展≥80%,滋味鲜醇耐泡(主流产品,400-600元/斤)。

二级:一芽二叶为主,性价比高,适合大众消费。

茶树

主栽 四川中叶群体种(耐寒性强);30年以上老茶树集中于草坝镇,一芽一叶百芽重约45克。

等级

等级(感官与理化指标):

特级:单芽长度≤2cm,栗香持久,水浸出物≥45%(茶多酚≥28%)。

一级:一芽一叶长度≤2.5cm,清香显著,氨基酸≥3.0%。

二级:叶底黄绿匀整,耐泡5次以上。

外形

扁平形;干茶扁平匀直、翠绿显毫;汤色杏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匀整成朵。

茶叶图片
香气

嫩栗香(标志性),清香。

滋味

鲜爽(氨基酸鲜味突出),甘(甜味明显),回甘(持久生津)。

功效

强抗氧化:硒含量为普通绿茶3倍,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E的18倍;

降脂减肥:茶多酚促进脂肪代谢,儿茶素降低血浆胆固醇;

护齿明目:氟含量抑制龋菌活性,防龋效率比普通绿茶高30%。

工艺

鲜叶摊放(4-6小时)→杀青(滚筒180℃)→理条压扁(手工拖带)→摊晾→隔离整形→辉干(竹筛轻揉)→烘焙提香(60-70℃)

工艺特点:执行“五不采”标准(雨水叶、露水叶不采);独创“半烘半炒”技术;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及SGS检测。

冲泡

茶具:玻璃杯或白瓷盖碗(利于观赏茶形竖立);

水温:80-85℃(特级茶可降至75℃);

投茶法:中投法(注1/3水润茶摇香后加满),茶水比1:50(3g/150ml);

时间:首泡30秒,每泡递增10秒,可泡3-4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喝头遍茶(农残残留风险),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

新茶避光醒茶15日褪“火气”,开封后密封冷藏并于1月内饮毕;

服药期间忌饮(茶碱影响药物吸收),胃寒及神经衰弱者减量。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