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龙井​

​​三峡龙井​

三峡龙井属绿茶类,湖北省宜昌市特产,三峡茶谷核心茶品。核心特征为“形似剑片、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滋味鲜醇”,依托三峡库区独特生态,融合传统龙井工艺精制而成,被誉为“鄂西绿茶珍品”。

发展历史

唐代起源:三峡茶区唐代已有种茶记载,为“夷茶”(野生茶树)重要产区。

明清发展:明清时期随商贸繁荣,茶业兴盛,形成“峡州茶”体系;清乾隆年间纳入贡茶序列。

现代振兴:20世纪80年代引进龙井工艺,定名“三峡龙井”;2025年纳入湖北“一红一绿”战略,获卡利姆全球选茶大会推介。

生长环境

地理气候:北纬30°,三峡库区海拔300-800米丘陵;年均温16-18℃,年降水1000-1200mm,云雾日150天以上,散射光促进氨基酸积累(春茶氨基酸≥2.8%)。

土壤生态:黄棕壤为主(pH 5.0-6.0),有机质>1.5%,富含硒、锌元素;森林覆盖率65%,长江水系灌溉,无工业污染。

产区

产区范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五峰县等三峡库区沿岸(东经110°-111°,北纬30°-31°)。

核心产区:夷陵区邓村乡、太平溪镇(毗邻三峡大坝,海拔500-800米缓坡地)。

茶叶图片
分类

分类(按原料与季节):

明前特级:清明前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栗香显著,汤色嫩绿(参考价≥600元/斤)。

雨前一级:谷雨前一芽一叶开展,滋味鲜爽(主流产品,300-500元/斤)。

夏秋茶:一芽二叶为主,滋味浓强,适合大众消费。

茶树

主栽 宜昌群体种(灌木型中叶种),辅以 龙井43号(早生无性系);30年以上老茶树集中于邓村,一芽一叶百芽重约40克。

等级

等级(感官与理化标准):

特级:单芽率≥85%,长度≤2.5cm,栗香持久,水浸出物≥42%(茶多酚≥22%)。

一级:一芽一叶≥80%,清香明显,氨基酸≥2.5%。

二级:一芽二叶为主,叶底黄绿匀整,耐泡4次以上。

外形

扁平形(剑片状);干茶扁平挺直、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成朵、匀齐鲜活。

茶叶图片
香气

嫩栗香(主调),清香(春茶特征)。

滋味

鲜爽(氨基酸鲜味突出),甘(甜味明显),醇(浓淡适中)。

功效

降脂减肥:茶多酚含量22%-25%,促进脂肪代谢效率比普通绿茶高25%;

抗氧化:硒含量0.15-0.3μg/g,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E的15倍;

护齿防龋:氟含量抑制龋菌活性,防龋效率比普通茶高20%。

工艺

鲜叶摊放(2-3小时)→杀青(滚筒200℃)→理条压扁→烘干(60-80℃梯度)→提香

工艺特点:仿西湖龙井“抓、抖、搭”手法,独创“三峡辉锅”技术(竹炭低温提香)。

冲泡

茶具:玻璃杯(茶水比1:50);

水温:80-85℃(特级茶用80℃);

投茶法:中投法(注1/3水润茶后加满);

时间:首泡1分钟,后续递增30秒,可泡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单宁刺激胃黏膜),新茶避光醒茶10日褪“火气”;

服药期间慎饮(茶碱影响药效),每日≤500ml防咖啡因过量;

隔夜茶勿饮,开封后密封冷藏并于2月内饮毕。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