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普洱

陈皮普洱

陈皮普洱茶是以云南普洱茶与新会陈皮为原料制成的再加工茶,兼具普洱的醇厚与陈皮的清香,具有消食解腻、理气健脾等功效,属养生茶类。

发展历史

起源(1847年):由广东新会进士罗天池创制,其误将陈皮汤倒入普洱茶中,发现对感冒咳嗽有缓解作用,遂固定此饮法。

品类形成(1930年代):因风味独特,广东、福建等地开始规模化生产,形成独立茶类。

现代发展:2010年纳入地理标志保护,2020年制作工艺入选省级非遗。

生长环境

普洱茶:云南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左右,年降水1200-1800mm,红壤或砖红壤(pH 4.5-6.5)。

陈皮(新会柑):广东新会冲积平原,温暖湿润,年均温22℃,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利于柑橘糖分与挥发油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

普洱茶: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

陈皮:广东新会、江门

核心产区:云南澜沧县(古树普洱)、广东新会(茶枝柑皮)。

分类

按制作形式:

散装类:陈皮丝与散普洱拼配,灵活调整比例。

果装类:普洱填塞整颗掏空柑果内,分小青柑(清香刺激)、二红柑(甜润)、大红柑(醇厚)。

紧压类:陈皮与普洱混合压成饼/砖,利于长期存放。

按发酵程度:

生茶型:普洱生茶+陈皮,茶汤清亮,鲜爽带果香。

熟茶型:普洱熟茶+陈皮,汤色红褐,醇厚温润。

茶树

普洱茶树:云南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叶片肥厚,茶多酚含量≥30%。

陈皮原料:茶枝柑(新会大红柑),果皮厚、油室密集,挥发油含量高。

等级

特级:15年以上普洱+10年以上陈皮,茶汤醇厚平衡,陈香浓郁(价超600元/克)。

一级:7-10年普洱+5年陈皮,滋味醇厚,柑香明显。

二级:3-5年普洱+3年陈皮,口感尚厚,适日常饮用。

外形

饼状(紧压茶)、球状(小青柑);干茶乌褐油润带橙皮碎片;汤色红亮透明;叶底棕红柔软,柑皮韧性强。

茶叶图片
香气

陈香(普洱陈化香),陈皮香(柑橘清香),木香(陈年木质香)。

滋味

醇厚(浓淡适中),甘滑(甜润顺滑),回甘(持久甘甜)。

功效

消食:陈皮挥发油+普洱茶多酚协同促进脂肪分解(对比单一普洱强40%);

醒酒:茶多酚加速乙醇代谢,减轻醉酒症状;

祛痰:柠檬烯舒张支气管,缓解慢性咳嗽。

工艺

采摘柑果→洗净掏肉→晾干柑囊→填入普洱→缝合晾晒→柴烧/机烘干燥→陈化(6个月以上)

工艺特点:干燥需控温40-45℃(>50℃致香散),陈化中茶柑物质交融。

冲泡

茶具:紫砂壶或盖碗(利聚香);

比例:普洱茶5g+陈皮1g(或单颗小青柑);

水温:100℃沸水;

步骤:润茶(5秒速倒)→首泡30秒→后续递增10秒,可泡8-10次。

品饮

注意事项:

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最佳;

孕妇忌饮(陈皮活血,或引发宫缩);

服药期禁用(茶碱降低药效)。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