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红茶
桂花红茶属再加工茶类,以红茶为基底,通过窨制工艺融入桂花香气而成,兼具红茶的醇厚与桂花的清甜,主销北方及日本。其核心特征为花香馥郁持久、滋味甘润鲜爽,具有暖胃驱寒、化痰止咳等功效,年产量约5000吨。
发展历史
唐宋起源:宋代《调燮类编》记载木樨(桂花)窨茶工艺,明清时期成为宫廷贡茶。
工艺定型(1930年代):福建、广西等地完善窨制技术,形成“茶为骨,花为香”的工艺标准。
现代发展:2010年获地理标志保护(广西桂林、湖北咸宁),2020年窨制工艺入选省级非遗。
生长环境
桂花产区:亚热带气候(年均温18-25℃),需光照充足、湿度70%以上,土壤以微酸性砂质壤土为佳(pH 5.5-6.5),花期8-10月,以金桂、银桂香气最佳。
茶坯产区:红茶树多种植于海拔800-1200米山区,红壤或砖红壤,年降水1200-1800mm,昼夜温差大利于香气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
桂花主产地:广西桂林、湖北咸宁、江苏苏州、福建安溪;
红茶主产地:云南滇红、福建正山小种、安徽祁红。
核心产区:广西桂林(全球60%桂花产量)、湖北咸宁(“茶桂套种”生态模式)。
分类
按形态:
散茶类:条索状红茶坯窨制,花香均匀(如桂花滇红);
紧压类:饼状/砖状(普洱熟茶坯),耐贮存(如桂花小青砖);
果装类:整颗柑果填塞红茶窨制,分小青柑(清香)、大红柑(醇厚)。
按茶坯:
桂花烘青:绿茶坯窨制,香气鲜灵;
桂花红茶:全发酵红茶坯,滋味醇厚;
桂花乌龙:半发酵乌龙茶坯,香气清雅。
茶树
茶坯品种:云南大叶种(滇红)、祁门槠叶种(祁红)、福鼎大白毫(吸香性强);
桂花品种:金桂(香气浓烈)、银桂(清香优雅),每公斤茶坯需鲜花0.8-1.2公斤。
等级
特级:条索细紧匀整,乌褐油润金毫显,花香鲜灵透骨,滋味醇厚甘爽(配花量≥95斤/100斤茶);
一级:条索紧结,色泽乌润,花香纯正,滋味醇和(配花量80-85斤);
二级:含嫩茎,花香尚浓,滋味尚醇,适调饮或袋泡茶(配花量70-75斤)。
外形
条索形,球状(小青柑);干茶乌褐油润带金黄花粒;汤色橙红透亮;叶底红匀柔软,桂花瓣完整。
香气
桂花香(主调,甜香馥郁),木香(陈年茶坯),蜜香(红茶发酵香)。
滋味
醇厚(浓淡适中),甘滑(甜润顺滑),鲜爽(氨基酸鲜味)。
功效
暖胃驱寒:桂花挥发油(柠檬醛)舒缓胃平滑肌,对比单一红茶暖胃效果提升40%;
化痰止咳:芳香物质促进呼吸道痰液排出,缓解慢性支气管炎;
提神消疲:茶多酚与咖啡碱协同增强代谢效率,清除疲劳因子。
工艺
茶坯复烘(含水率≤5%)→鲜花养护(摊凉去杂)→窨花拼和(茶花比4:1)→通花散热(控温≤48℃)→起花→提花增香→匀堆装箱
工艺特点:茶坯含水率30%时吸香最强,需多次窨制(3-5次)以提升花香鲜灵度。
冲泡
茶具:白瓷盖碗或玻璃壶(利观色聚香);
水温:90-95℃(沸水略降,高温激发花香);
比例:5g茶/150ml水(或单颗小青柑);
步骤:润茶5秒→首泡15秒→后续递增10秒,可泡6-8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忌饮(桂花活血,茶碱影响胎儿);
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最佳;
体质偏热者少饮(性温易上火),服药期间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