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玉狭山茶
琦玉狭山茶是日本三大名茶之一(与静冈茶、宇治茶并列),属蒸青绿茶,以独特的“狭山火入”烘焙工艺为核心特征。其茶汤浓郁甘甜,香气带显著栗香与烘焙香,主产于埼玉县西部及东京多摩地区丘陵地带,年产量占日本茶总量约5%,是关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茶品。
发展历史
平安起源(830年):慈觉大师圆仁自京都比睿山携茶种至埼玉县川越市中院种植,奠定狭山茶基础,现存“狭山茶发祥地”石碑。
江户兴盛(17世纪):川越藩主柳泽吉保推行茶业振兴,武藏野丘陵茶园扩增,形成产业规模。
工艺定型(19世纪后):独创“狭山火入”强火干燥法,以“色在静冈,香在宇治,味在狭山”确立风味地位。
现代传承:2023年东京都市圈消费占比达30%,入间市成为核心加工集散地。
生长环境
气候:亚寒带丘陵气候(年均温14-16℃),冬季霜冻促使茶树蓄积养分,春季多雾减少日照,抑制茶多酚生成,提升氨基酸含量。
土壤:火山灰质酸性土壤(pH 4.5-5.5),富含矿物质(硒、钾),排水性佳;入间川流域腐殖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地形:海拔50-300米丘陵,昼夜温差>10℃,延长茶叶生长期,形成肥厚叶质与甘甜风味。
产区
产区范围:埼玉县入间市、狭山市、所泽市及东京都多摩地区(瑞穗町、青梅市等)。
核心产区:
入间市:占狭山茶产量70%,以“茶农直营”模式著称,茶园与住宅区交错分布,防霜风扇密集。
狭山丘陵:雾霭微气候区,传统手工制茶传承地,玉露专用茶园覆盖率达40%。
分类
按工艺:
玉露:遮荫栽培20天,手工摘一芽二叶,海苔香显,甘甜柔滑(高端品)。
深蒸煎茶:蒸青时间120秒,叶质碎切,汤色深绿浓稠,适大众市场。
焙茶:夏秋粗叶焙炒,焦香浓郁,咖啡因含量低。
按形态:
散茶:针芽状(煎茶)、碎切形(深蒸茶)。
再加工茶:玄米茶(煎茶+炒米)、抹茶(石磨碾茶粉)。
茶树
主导品种:薮北种(占70%),抗寒性强,叶质肥厚。
特色品种:
狭山香:本地培育种,耐寒,深蒸后栗香突出。
朝露:早生种,氨基酸含量>3.5%,适制玉露。
等级
特级(玉露):全手工头采,条索细直墨绿带银霜,栗香透骨,价>2000元/100g。
一级(煎茶):机械摘一番茶,条索匀整,汤色黄绿清澈,市售主力(800-1500元/kg)。
商用级:二番茶或茎叶制焙茶/玄米茶,滋味浓涩,适袋泡茶饮料。
外形
针芽状(煎茶),碎切形(深蒸茶);干茶深绿油润带金黄毫;汤色黄绿清澈(煎茶)或深绿浓稠(深蒸);叶底嫩绿匀亮(煎茶)或碎散显毫(深蒸)。
香气
栗香(火入工艺主调),清香(绿茶基底),海苔香(玉露遮荫特征)。
滋味
甘(冷气候积累糖分),醇厚(深蒸工艺粘稠感),鲜爽(氨基酸≥2.8%)。
功效
提神醒脑:咖啡因协同茶氨酸提升α脑波活性,提神效率为普通绿茶1.2倍。
抗氧化:儿茶素清除自由基效率比炒青绿茶高30%,延缓皮肤老化。
助消化:单宁酸促进脂肪酶分泌,餐后饮用减少腹胀感(对比玉露强20%)。
工艺
采摘→蒸汽杀青(40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狭山火入(强火干燥)→筛分
工艺特点:“狭山火入”温度达140℃,时长为其他茶2倍,形成焦糖化香气,降低涩味。
冲泡
茶具:粗陶急须壶(聚香)、白瓷杯(观色);
水温:70-80℃(沸水晾3分钟);
比例:3g茶/150ml水;
步骤:温壶→投茶→注水1/3润茶→注满→闷泡60秒→分汤,可泡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沸水冲泡(>80℃破坏氨基酸,激发苦涩);
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餐后30分钟最佳;
玉露精华在前两泡,第三泡风味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