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白毛茶

汝城白毛茶

汝城白毛茶属微发酵茶,湖南省汝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认证商标,2021年登记)。核心特征为“大叶多毫、内含物丰富”,芽叶茸毛密度为普通茶树3倍,水浸出物含量高达57.94%,茶多酚≥36.5%,氨基酸≥7.63%,被誉为“绿色仙丹,茶中明珠”。

发展历史

远古起源:野生种质资源可追溯至两万年前冰川时代,分布于汝城九龙江原始次森林,宋代列为北苑贡茶。

现代驯化:1987年被湖南省审定为省级有性系地方良种;1997年精制“白毛尖”荣获巴黎国际名优新博览会最高金奖(与茅台酒并列)。

产业复兴:201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23年荣获中部农博会金奖,2024年建成现代化生产线(年产干茶100吨)。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25°黄金产茶带,海拔300-800米,年均温16.3℃,年降水1990mm(全省第二),年雾日>100天,昼夜温差>10℃。

土壤生态:红壤、黄壤为主,pH值4.5-6.5,有机质丰富;森林覆盖率80.4%,负氧离子浓度全球前五,无工业污染。

独特性:仅分布于汝城东岭乡等高山区,异地移植品质变异,属地域限定性资源。

产区

产区范围:湖南省汝城县全域,含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三江口镇等13个乡镇。

核心产区:九龙江原始次森林、三江口镇兰洞村及东岭乡高山地带(海拔500米以上云雾带),占全域产量70%。

分类

汝白银针:单芽制作,满披茸毛、肥壮挺直,汤色浅杏黄明亮,毫香浓郁。

汝白银毫:一芽一叶,幼嫩肥壮、叶缘垂卷,具花果香,滋味鲜甜爽口。

汝白银霜:一芽二至三叶,毫心显露、叶张平伏,滋味醇和耐泡。

茶树

主栽 汝城白毛茶群体种(省级有性系良种),特性为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芽头肥壮(百芽重116g),茸毛密度为普通茶树3倍;抗寒性弱(仅耐-6℃)。近年选育无性系新品系“汝紫1号”“汝白9号”(2025年公告)。

等级

特级:单芽≥90%,长度≤2.5cm,茸密银白,花香高锐(氨基酸≥5.5%)。

一级:一芽一叶初展≥80%,条索紧结,滋味鲜醇(茶多酚≥36.5%)。

二级:一芽二叶为主,叶底黄绿匀整,耐泡度高。

外形

针芽状(银针);汤色杏黄明亮;叶底嫩匀完整显芽(冲泡后芽叶竖立如“水中芭蕾”)。

香气

花果香(主调,含水蜜桃香、芝兰香),毫香(玉米香);随年份变化呈现蜜香、药香。

茶叶图片
滋味

鲜爽(氨基酸鲜味),醇厚(浓淡适中),回甘(持久)。

功效

解毒消炎:茶多酚抑菌效率比普通绿茶高50%,陈茶加盐煮饮可缓解急性肠胃炎;

清热降火:茶多酚含量达43.04%(为龙井茶2倍),解暑降火效果显著;

消食去腻:儿茶素总量233.53mg/g,促进脂肪代谢效率比红茶强30%。

工艺

鲜叶摊放(≤8小时)→萎凋(日光1-2小时+室内萎凋至六成干)→初干(60-80℃)→酵转(堆厚发酵提香3天)→复干(45-65℃至含水率≤6%)。

工艺特点:独创“复式萎凋法”结合日光与阴晾,禁用揉捻炒制;红茶发酵保留高茶红素(14.402%)。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赏芽叶舒展)或白瓷盖碗;

水温:85-90℃(特级银针用80℃),山泉水最佳;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白茶首泡3分钟,后续每泡递增1分钟,可泡5-7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单宁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饮用;

新茶冷藏2周“褪火”以降低青涩感;

日饮量≤500ml防咖啡因过量,服药期慎饮(鞣酸降低药效)。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