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香茶

黎平香茶

黎平香茶属绿茶类,贵州省黎平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卷曲、色泽墨绿、香高味醇、汤色嫩绿明亮”,采用一芽二、三叶鲜叶制成,主打大宗绿茶市场。2024年全县茶园面积26.98万亩,年产干茶1.52万吨,综合产值16.2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及中亚地区,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40%以上。

发展历史

西汉起源:茶圣陆羽《茶经》记载黔中茶区包含黎平,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黎平府,洞茶叶大而味美”。

明清贡茶:永乐年间黎平建府后,长官司携茶进贡皇室;清道光《黎平府志》详载采茶时节与民间茶俗。

现代振兴:1976年建立桂花台万亩茶场;2010年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20年发布《黎平香茶》团体标准(T/LPCX 01-2020);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16亿元。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26°黄金产茶带,海拔800米以上,年均温15-18℃,年降水1300-1500毫米,云雾日>180天,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微酸性黄壤(pH 4.5-6.5),有机质≥2%,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森林覆盖率76%,无工业污染,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

独特性:“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延缓茶树生长,春茶水浸出物≥42%(比国标高5-9%),氨基酸含量高,形成“香浓味醇”风格。

产区

产区范围:贵州省黎平县全域,地理面积4441平方公里。

核心产区:高屯街道桂花台茶场(万亩示范基地)、德顺乡(太平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九潮镇(高产茶园示范区)。

分类

按感官等级分三类:

特级:一芽一叶为主,条索紧细卷曲,嫩栗香持久,滋味浓爽鲜醇(价超3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初展,条索尚紧结,栗香明显,滋味醇和尚爽(150-300元/斤)。

二级:一芽二叶,条索尚卷曲,显栗香,滋味醇正(80-150元/斤)。

茶树

主栽 龙井43号(占比超50%)、福鼎大白茶、本地群体种:

龙井43号:特早生种,适制卷曲形茶,茶多酚≥14.5%。

本地群体种:含大叶、中叶两类,叶质肥厚,果胶质丰富,适制高香型茶。

等级

按原料与品质分(依据T/LPCX 01-2020标准):

特级:条索卷曲紧结,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嫩栗香持久,滋味浓爽尚鲜。

一级:条索卷曲尚紧结,色泽绿尚润,汤色绿明亮,栗香明显,滋味醇和尚爽。

二级:条索尚卷曲,色泽灰绿尚润,汤色黄绿亮,纯正显栗香,滋味醇正。

外形

卷曲形(特级条索紧细如螺);汤色嫩绿明亮(特级)→黄绿亮(二级);叶底嫩黄绿匀整,芽叶完整。

茶叶图片
香气

栗香(主调),清香(特级),花香(春茶),冷杯留香>10分钟。

滋味

醇厚(水浸出物≥39%),鲜爽(氨基酸协调),回甘明显(茶多酚14-14.5%)。

功效

高效抗氧化:茶多酚含量≥14.5%(比普通绿茶高15%),清除自由基效率提升20%。

辅助降脂:儿茶素抑制脂肪吸收,对比江浙绿茶降胆固醇效果显著(水浸出物≥42%)。

富硒护心:硒含量显著,协同茶多酚增强心血管保护(对比低硒茶产区)。

工艺

鲜叶采摘(一芽二、三叶)→摊青(竹筛4-6小时)→杀青(300℃滚筒快速锁翠)→揉捻(机械揉捻成卷曲形)→干燥(毛火120℃→足火80℃至含水率≤6.5%)。

工艺特点:全程机械化清洁生产;禁用添加剂;"卷曲形"造型工艺为核心技术。

冲泡

茶具:白瓷盖碗(聚香)或玻璃杯(观形);

水温:85-90℃(沸水晾置90秒),特级茶用80℃;

方法:茶水比1:25-1:38(特级茶3g/100ml),首泡30秒,后续每泡递增10-15秒,可冲3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日饮量≤600ml(防咖啡因过量致心悸);

密封避光冷藏(0-5℃),保质期24个月;

服药间隔1小时(鞣酸降低铁剂药效)。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