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云雾茶

南岳云雾茶

南岳云雾茶属绿茶类,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核心特征为“外形紧细卷曲、色泽翠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享有“五岳独秀,南岳称茶”之誉。产自海拔600-1100米的高山云雾带,依托“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的独特环境,茶叶富含茶多酚(≥25%)、氨基酸(≥3.5%)及水浸出物(≥40%)。2024年茶园面积17.56万亩,年产干茶200吨,综合产值2.6亿元,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

发展历史

唐代贡茶:唐代陆羽《茶经》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列为贡品;《唐国史补》将其列为全国50余种名茶之一。

宋代流通:《膳夫经手录》记载“衡山茶岁取十万,自潇湘达于五岭,远销交趾(今越南)”。

近代定名:1972年正式定名“南岳云雾茶”;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3年入选《百年名茶名录》,获评“湖南十大名茶”。

文化传承:唐代诗人李群玉作《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赞其品质;明末王夫之《南岳采茶诗》描绘采茶盛景。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27°12′,海拔600-1100米,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年均温11.5℃,年降水1600-2900毫米,云雾日>240天,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花岗岩风化砂质土壤(pH 5.5-6.5),有机质≥2%,富含氮素(雷雨固氮);森林覆盖率76%,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

独特性:昼夜温差>10℃延缓茶树生长,春茶氨基酸含量3.8%(比低山茶高15%),茶多酚≥25%,形成“鲜爽浓醇”风味。

产区

产区范围: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全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

核心产区:

广济寺(毗庐洞):海拔900米,年均雾期240天,土壤腐殖质丰富,产量占高端茶60%。

龙池村石山茶场:海拔800米,茶园2000亩,年产高端茶80吨,茶旅融合示范区。

分类

按外形与工艺分两类:

传统卷曲形:手工揉捻成条,紧细卷曲如螺,栗香显著(代表产品“毗庐云雾”)。

现代扁形茶:机械理条,扁平挺直似眉,兰香突出(代表产品“寿岳云峰”)。

茶树

主栽 本地群体种:

中叶类,抗寒性强,叶质肥厚柔软;

生化特性:茶多酚≥25%、氨基酸≥3.5%、咖啡碱≥2.0%,适制高香耐泡型绿茶。

等级

按感官品质分三级(依据地理标志标准):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细显毫,栗香高锐,滋味鲜醇(价超100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为主,条索紧结绿润,香高尚持久,滋味醇厚(散装500克/300-500元)。

大宗茶:一芽二叶,滋味浓强,适制办公用茶。

外形

紧细卷曲(传统工艺),翠绿显毫;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芽叶完整带铜边。

茶叶图片
香气

栗香(主调),兰花香(高山茶特有),冷杯留香>10分钟。

滋味

鲜爽(氨基酸协调),醇厚(茶多酚丰富),回甘悠长(可溶性糖高)。

功效

高效抗氧化:茶多酚+高氨基酸协同清除自由基,效率比普通绿茶高25%。

抗菌抗炎:茶多酚抑制流感病毒活性,对比江浙绿茶抗炎效果提升20%。

辅助降脂:儿茶素抑制脂肪酶活性,餐后饮用减少油脂吸收(对比红茶更显著)。

工艺

鲜叶采摘(清明至谷雨)→摊青(竹筛4-6小时)→杀青(180-200℃滚筒)→揉捻(手工“太极抱球”理条)→初烘(100-120℃)→复揉提毫→足干(炭火70℃)。

工艺特点:

“三保一高”技术:保翠绿色泽、保茸毫附体、保锋苗完整、求香高持久;

非遗手工技艺:揉捻需掌心平直加压,禁用机械压条。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质:山泉水(pH中性);

水温:80-85℃(沸水晾置2分钟),特级茶用75℃;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先注水1/3浸润30秒,再注水至七成满,3分钟后品饮;可续泡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日饮量≤600ml(防咖啡因过量致心悸);

密封避光冷藏(0-5℃),保质期12个月;

服药间隔2小时(鞣酸降低铁剂药效)。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