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红茶

桐柏红茶

桐柏红茶属全发酵茶,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特产,2010年由省委书记卢展工命名并推动研发。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乌润显金毫、汤色金黄明亮、蜜香持久、滋味醇厚回甘”,依托淮河源头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50.3%,负氧离子>10000个/cm³),以夏秋茶为原料,兼具提神消疲、暖胃抗寒等功效。2024年茶园面积达16.7万亩,综合产值超20亿元,区域品牌价值14.01亿元,获“全国红茶重点产区”认证及香港国际茶展红茶组冠军。

发展历史

古代茶区:唐代列入淮南茶区,宋代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桐柏县志》载“茶业兴盛”。

现代创制:2010年省委书记卢展工考察时提议开发夏秋茶资源,同年9月研制成功并命名“桐柏红”。

品牌崛起:2011年郑州推介会获40余家媒体报道;2018年斩获“中国影响力茶品牌奖”;2022年入选“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县”;2024年“桐柏红杯茶”创新工艺亮相国际茶年会。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桐柏山腹地(淮河源头),年均温未明确(属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气候),年降水2200-2400毫米,云雾日>150天,散射光丰富。

土壤生态:微酸性红壤(pH 4.5-6.0),有机质≥15g/kg,富含锌、硒;水源为淮河山泉水(国家Ⅰ类标准)。

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50.3%,茶园与雨林交错,禁用化学农药,依赖瓢虫等生物控虫。

产区

产区范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全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核心区)。

核心产区:太阳池(松云谷)原生态茶园、水帘禅院周边产区;王湾村、石头庄村等专业茶村(占特级茶产量70%)。

分类

按形态与工艺分三类:

工夫红茶:条索完整紧结,适制高端礼茶(如“桐柏金毫”),汤色金黄带金圈。

红碎茶:机械切碎颗粒茶,适制袋泡茶,快速萃取且滋味浓强。

杯茶(创新产品):2024年研发,夏秋茶原料压制成杯状,冲泡便捷,适办公饮用。

茶树

主栽 淮源1号/2号(桐柏本土培育):

耐寒性强,含丰富微量元素,适制高香型红茶基底;

云南大叶种:部分引入,茶多酚≥28%,提升茶汤浓强度。

等级

感官与市场分级: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金毫显著,蜜香高锐持久(价800-100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为主,滋味醇厚,汤色红亮(散装300-500元/斤)。

二级:一芽二叶,香气纯正,适制大宗茶及袋泡茶原料(160元/斤起)。

外形

条索紧结肥硕(工夫茶)或颗粒匀整(红碎茶),乌黑油润显金毫;汤色金黄明亮带金圈;叶底红亮匀整、柔软有弹性。

茶叶图片
香气

蜜香(主调),带果香(特级茶)、花香(春茶),冷杯留香>5分钟。

滋味

醇厚(茶多酚丰富),鲜爽(氨基酸协调),回甘明显,涩感微弱。

功效

强效抗氧化:茶多酚含量为普通红茶1.5倍,清除自由基效率提升40%(富硒土壤增强活性)。

暖胃抗寒:发酵茶性温和,对比绿茶显著减少胃黏膜刺激,冬季饮用尤佳。

调节血脂:茶黄素降低胆固醇吸收率,实验显示连续饮用30天血脂下降15%(对比未发酵茶)。

工艺

鲜叶萎凋(8-12小时)→揉捻→解块筛分→发酵(25-28℃,湿度85%-90%,4-6小时)→烘干(90-120℃梯度脱水)→提香。

工艺特点:

“夏秋茶利用”:以传统废弃的夏秋茶为原料,提升资源利用率;

“精准发酵控温”:刘仲华院士团队优化发酵参数,锁定茶黄素含量≥0.8%。

冲泡

茶具:白瓷盖碗(聚香)或玻璃杯(观金圈);

水温:90-95℃(沸水即冲),特级茶可降至85℃;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首泡5秒出汤,后续递增10-15秒,可续泡3-5次;杯茶产品直接注水浸泡3分钟。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密封避光常温保存(忌冷藏),保质期36个月;

服药间隔1小时(鞣酸降低铁剂药效),贫血者慎饮浓茶。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