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老君眉

红安老君眉

红安老君眉属烘炒型绿茶,湖北省红安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获批)。核心特征为“形似眉、条索紧细、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纯持久、滋味醇厚甘甜”。原料以清明前一芽一叶为主,茶多酚含量≥28%,兼具消食解腻、提神醒脑等功效。2024年茶园面积达3.2万亩,综合产值超9亿元,获“湖北名牌”“国际名茶金奖”等荣誉。

发展历史

明清贡茶时期:清代《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记载贾母拒饮六安茶而择老君眉,成为其文化溯源依据;清代文献《闽产录异》提及福建武夷山产老君眉,但红安为当代核心产区。

现代复兴(1998年后):红安县林业局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2000年获第二届国际名茶金奖;2008年整合五大国有林场成立老君眉茶场;2024年茶园面积3.2万亩,智能化生产线投产。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大别山南麓海拔400-800米,年均温15.7℃,昼夜温差>10℃,年降水1200毫米以上,云雾日>150天,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微酸性黄棕壤(pH 4.0-6.5),有机质≥15g/kg,富含锌、硒;水源为山泉水(国家Ⅰ类标准)。

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98%,茶园与森林交错,禁用化学农药,依赖瓢虫生物控虫。

产区

产区范围:湖北省红安县全境(国家地理标志核心区)。

核心产区:华家河镇老君山、七里坪镇天台山、紫云寨林场,占特级茶产量90%。

分类

按工艺与形态分两类:

传统绿茶:主流产品,条索紧细圆直,栗香显著,适制明前高端茶。

创新红茶:2024年研发,以夏秋茶为原料发酵,汤色红艳带金圈,蜜香突出。

茶树

主栽 当地群体种及中小叶无性系良种:

乔木型原生种,叶片肥厚,茶多酚含量≥28%,适制浓强型绿茶;

引进龙井43、白毫早,提升发芽整齐度与茸毛密度。

等级

感官与原料分级: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细匀整,栗香高锐持久(价800-100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为主,汤色绿亮,滋味鲜醇(散装300-500元/斤)。

二级:一芽二叶,适制大宗茶及袋泡茶原料(160元/斤起)。

外形

条索紧细圆直(似眉形),白毫显露;汤色翠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柔软成朵。

茶叶图片
香气

栗香(主调),带嫩香(春茶)、花香(特级茶),冷杯留香>5分钟。

滋味

醇厚(茶多酚丰富),鲜爽(氨基酸协调),甘甜(可溶性糖平衡),回甘明显。

功效

强效消食解腻:发酵茶素增强脂肪酶活性,餐后饮用30分钟胃胀缓解率提升50%(对比未发酵绿茶)。

抗辐射损伤:茶多酚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E的18倍,辐射工作者长期饮用皮肤损伤率降低35%。

调节血糖:茶多糖延缓葡萄糖吸收,糖尿病患者连续饮用60天空腹血糖下降12%(高于普通绿茶8%)。

工艺

鲜叶摊晾(3-4小时)→杀青(140-160℃斜锅抖闷)→揉捻(成条率≥90%)→做形(90-100℃机械理条)→干燥(80-90℃)→增香(90-100℃烘至栗香显露)。

工艺特点:

“六动手法”:杀青时抖、抓、压、推、拉、磨结合,确保条索紧直;

“炭火锁香”:干燥阶段用炭火慢烘,避免焦糊味。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质:中性微酸山泉水(忌碱性水);

水温:80-85℃(沸水晾置90秒);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注水至1/3摇香,再注至七分满,首泡2分钟,可续泡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日饮量≤600ml(防咖啡因过量致心悸);

密封避光冷藏(0-5℃),保质期12个月;

服药间隔1小时(鞣酸降低铁剂药效)。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