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为啥是茶圈 “江湖老大”?从种类到工艺全给你说透
要说茶圈里的 “顶流”,那必须是绿茶!你随便在路边抓个人问认识啥茶,十有八九会说龙井、碧螺春、毛尖 —— 这些全是绿茶。今天咱就来唠唠,这绿茶凭啥能稳坐 “江湖老大” 的宝座?
一、绿茶的 “江湖地位” 有多稳?
论资历,绿茶是有文字记载的茶类里最早出现的。从唐朝的《茶经》到宋朝的茶书,写的基本都是绿茶。连乾隆皇帝都懂 “夏天喝龙井”,那时候的普洱其实也是绿茶工艺做的呢。
论实力,它更是没对手:全国所有产茶区,几乎都能做绿茶;种类多到连茶学专家都认不全;产量和销量常年霸占六大茶类榜首。哪怕现在白茶、乌龙茶再火,论群众基础,还得看绿茶 —— 产红茶的地方老百姓爱喝绿茶,做黑茶的产区照样离不开绿茶,就凭这普及度,老大的位置稳得很。
为啥大家都爱喝?说白了,绿茶喝着清爽,夏天泡一杯,看着玻璃杯里舒展的茶叶,汤色碧绿透亮,喝着还解渴。而且它不挑茶具,随便一个杯子就能泡,多方便!
二、啥是绿茶?记住 “三绿” 和 “不发酵”
简单说,绿茶就是 “不发酵的茶”。采下来的鲜叶,直接通过杀青、揉捻、干燥这三步做成,全程不让茶叶自己发酵。
关键就在于 “杀青” 这一步 —— 用高温把茶叶里的活性酶 “杀死”,让它没法发酵。这样一来,茶叶就能保持 “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 的 “三绿” 特点。要是没做好杀青,茶叶就会变褐,那味儿就不对了。
这里有个冷知识:你以为生普洱是黑茶?错啦!生普的工艺其实是绿茶里的 “晒青”,所以严格来说,新的生普也算绿茶哦。
三、四种杀青工艺,泡出四种风味
绿茶的花样多,很大程度上因为杀青和干燥的方法不一样。主要有四种,各有各的门道:
1. 炒青绿茶:香气最霸道
这是咱们最常见的,像西湖龙井、碧螺春都是炒青。师傅们在两百多度的铁锅里徒手炒茶,手速快得像跳舞,既能杀死酶,又能通过翻炒逼出香气。炒青的茶喝着带股锅气,栗香、豆香特别浓,口感鲜爽带点回甘。
2. 蒸青绿茶:最有 “古早味”
这是最古老的方法,唐朝人就这么做茶。用高温蒸汽杀青,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味和营养。现在日本的抹茶、玉露,还有咱们的恩施玉露,都是蒸青绿茶。喝起来带点海草般的清新感,滋味比较清甜。
3. 烘青绿茶:香气最清幽
安徽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都是典型的烘青。杀青后不用锅炒,而是用炭火烘干。这样做出来的茶,香气更清爽,像兰花香、栗香,汤色也更清亮,喝着柔和不刺激。
4. 晒青绿茶:最有 “野性”
把茶叶摊在太阳底下晒干杀青,云南的生普毛茶就是这么做的。晒青的茶带着阳光的味道,香气比较粗犷,滋味偏浓厚,还带点淡淡的青草香,很有原始感。
这四种工艺,就像给茶叶施了不同的 “魔法”,哪怕是同一种茶树,用不同方法做,味道能差老远。
四、为啥各地都爱喝绿茶?
你发现没,产茶的地方大多在长江以南,天气热,绿茶的清爽刚好能解腻消暑。而且绿茶制作简单,新鲜采摘的茶叶很快就能做成,喝的就是那股 “鲜劲儿”。
从唐朝到明朝,绿茶一直是茶圈的 “扛把子”,直到明朝以后才慢慢有了其他茶类。但哪怕到现在,不管哪个产区,当地人喝得最多的还是绿茶 —— 毕竟喝了几千年,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小彩蛋:这些 “特殊” 绿茶别认错
安吉白茶:名字带 “白”,但工艺是绿茶,因为它没发酵,只是茶树品种特殊,嫩叶会发白。
蒙顶黄芽(古代):虽然叫 “黄芽”,但唐宋时期都是用绿茶工艺做的,现在才改成黄茶工艺。
生普洱(新茶):用晒青工艺做的,属于绿茶范畴,放久了才慢慢发酵成黑茶。
下次再喝绿茶,不妨看看包装上写的是炒青还是烘青,慢慢品品不同工艺带来的差别 —— 这才是喝绿茶的乐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