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绿茶真的最好?从南到北喝遍绿茶,这篇告诉你答案
每年春天一到,朋友圈就被各种 “明前绿茶” 刷屏,好像不喝上一口就错过了整个春天。但你知道吗?中国这么大,绿茶上市有先有后,味道更是千差万别。今天咱就从南到北捋一捋,哪里的绿茶先上桌,明前茶到底值不值得追。
一、最早喝到的春茶,藏在四川山里
要说每年第一波能喝到的绿茶,还得看四川。三月初刚开春,蒙顶甘露、竹叶青就已经新鲜上市了。为啥这儿的茶这么早?因为四川盆地温度升得快,茶树醒得比别处早。
蒙顶山的茶可是有 “皇家背景” 的,清朝时每年要采 365 个嫩芽供皇帝祭天,难怪有 “天下第一茶” 的说法。这儿的绿茶大多是炒青工艺,像蒙顶甘露,外形卷曲带毫,喝着有股清甜的兰花香,跟碧螺春的做法有点像;竹叶青则是扁平挺直的样子,入口鲜爽,带点淡淡的栗香。
不过四川茶一直有点 “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像龙井、碧螺春那么出名。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儿的春茶性价比超高,三月初想尝鲜,选它准没错。
二、江浙绿茶:明前茶的 “顶流”,但别太早买
等四川茶喝了差不多一个月,江浙一带的绿茶就该登场了。三月底到四月初,西湖龙井、碧螺春陆续上市,这才是大家常说的 “明前茶”。
为啥明前龙井这么金贵?一来是采摘时间短,清明节前气温低,茶树刚冒头的嫩芽长得慢,一斤干茶得采几万颗芽头;二来是口感,这时候的茶叶氨基酸含量高,喝着鲜爽回甘,带点独特的豆香和兰花香。但要注意,要是三月初就有人卖给你 “西湖龙井”,十有八九是四川茶仿的 —— 不是说四川茶不好,只是离开了杭州的水土,就出不来那股子 “龙井味儿”。
碧螺春则是另一番风情,卷曲的茶叶裹着一层白毫,泡在水里像撒了把银珠子,喝着清香带甜,有点花果香。有意思的是,江浙绿茶能这么火,还得感谢 “代言人”:乾隆皇帝爱龙井,他爷爷康熙喜欢碧螺春,有了皇室背书,想不火都难。
三、安徽绿茶:不拼嫩,拼醇厚,耐泡才是王道
过了清明节,安徽的绿茶就成了主角。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这 “三巨头” 都是烘青工艺,跟龙井的炒青完全不同。
为啥安徽茶偏爱烘青?跟当地气候有关。黄山一带海拔高、温度低,茶树发芽晚,等上市时都到四月中下旬了。这时候的茶叶长得比较成熟,要是用炒青容易炒不透,改用炭火烘干,反而能锁住茶香,还能让茶叶更耐泡。
喝安徽茶别追求 “芽头”,太平猴魁长得像 “大韭菜叶”,六安瓜片只采第二片叶子,黄山毛峰甚至带点小梗。但就是这种 “成熟感”,让它们的味道特别醇厚,泡上五六泡还有滋味,栗香、兰花香混着炭火的暖意,喝着特别舒服。
四、小众绿茶里的 “活化石”,藏在湖北深山
说到绿茶里的 “古早味”,湖北的恩施玉露必须有姓名。它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工艺跟唐朝人做茶一模一样 —— 用高温蒸汽杀青,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清香。
这种茶看着油绿发亮,喝着带点海草般的清新,还有点淡淡的回甘。去武汉玩的时候,别只顾着吃热干面,登黄鹤楼时不妨点一杯恩施玉露,尝尝千年前的茶味儿。
五、北方也有好绿茶,山东河南藏惊喜
别以为绿茶只长在南方,往北走,河南的信阳毛尖、山东的崂山绿茶也很有特色。
信阳毛尖是炒青,外形细圆带毫,喝着鲜爽带点涩,回甘很明显,特别适合夏天解腻。崂山绿茶因为靠海,茶叶里带点矿物质的鲜爽,泡出来有股独特的 “海洋清香”,是北方人身边的好茶。
明前茶真的最好吗?喝绿茶别被 “时间” 绑架
其实 “明前茶” 的说法主要针对江浙一带,因为那儿的春茶在清明前采摘品质最佳。但对于四川、安徽这些地方,茶叶上市时间本来就早或晚,没必要盯着 “明前” 两个字。
比如四川茶三月初的春茶,比江浙的明前茶还鲜;安徽的太平猴魁,四月中下旬的茶才最有味道。喝茶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 喜欢鲜爽就选明前龙井、蒙顶甘露;爱醇厚耐泡的,试试安徽的烘青;想尝鲜猎奇,恩施玉露和崂山绿茶值得一试。
每年春天,绿茶从南到北慢慢上市,就像一场流动的盛宴。与其跟风追 “明前”,不如跟着时节走,从四川喝到山东,感受不同水土养出来的茶香 —— 这才是喝绿茶的最大乐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