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甘露:这款茶凭什么被称作"古代十大名茶之首"?
你知道吗?在中国茶叶的千年历史中,有一款茶从唐朝开始就稳坐"贡茶头把交椅",连陆羽都忍不住为它打call,白居易更是在诗中反复提及。它就是四川蒙顶山的蒙顶甘露——一款你可能没喝过,但绝对值得了解的"茶界活化石"。
皇帝的"御用祭祀茶",一火就是1300年
故事要从唐朝说起。当时长安(今西安)作为都城,每年早春最期待的就是来自四川蒙顶山的"第一波春茶"。玄宗时期,蒙顶茶被正式列为贡茶,到了中唐直接成为"贡茶界的C位"。更厉害的是,从唐到清的1300多年间,这款茶始终是皇帝祭祀天地的专用茶,每年精选365片茶叶,象征"一年365天都敬天"。
为什么偏偏是蒙顶山?地理优势是关键!蒙顶山位于四川雅安,这里年均200多天云雾缭绕,湿度大、气温稳定,茶树发芽早、品质优。加上距离长安翻过秦岭就到,运输方便,自然成了"皇家特供"。
文人墨客的"朋友圈顶流",陆羽白居易都是铁粉
要说蒙顶茶的"流量密码",还得看古代文人的花式安利。陆羽在《茶经》中开篇就提到"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说的就是蒙顶山的古茶树;黎阳王喝完直接赋诗:"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白居易更是在诗中多次cue到:"茶中故旧是蒙山",把蒙顶茶比作老朋友。
有意思的是,这款茶还自带"历史彩蛋"——它是中国最早人工种植的茶树所在地!据记载,西汉一位叫吴理真的茶农在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被后世尊为"茶祖"。如今蒙顶山还保留着"皇茶园",园内18株千年古茶树至今仍在产茶。
从蒸青到炒青,这款绿茶竟是"温性茶"
你可能想不到,现在喝的蒙顶甘露和唐朝的贡茶早已不是同一工艺。唐朝时,蒙顶茶以"蒙顶石花"为名,采用蒸青工艺;到了明朝,逐渐演变为炒青工艺,也就是现在的蒙顶甘露。
但别小看这个演变!经过"三炒三揉"的工艺,蒙顶甘露成了绿茶中少有的"温性茶"。早春喝它不像其他绿茶那么寒凉,反而带着一丝甘甜,芽头肥壮如环,泡开后像一朵朵小花,茶汤碧绿透亮,香气带着炒豆香和花香。
明明是好茶,为啥现在"查无此人"?
按理说,有历史、有文化、有品质的蒙顶甘露该火遍全国,但现实是:很多茶友根本没听过它。原因有两点:
"幕后英雄"的无奈:宋朝后,蒙顶茶因战略需求大量制作边销茶(黑茶),工艺逐渐简化;明清时期,贡茶虽保留但皇帝更多饮用其他茶类,蒙顶茶逐渐从"C位"退居"历史舞台"。
"撞脸"碧螺春的尴尬:蒙顶甘露条索卷曲如螺,和苏州碧螺春极为相似,但价格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结果市场上常有用蒙顶甘露冒充碧螺春的情况,反而让真身"被埋没"。
早春必喝!这款茶藏着"春天的第一口鲜"
如果你喜欢绿茶,今年早春一定要试试蒙顶甘露!它比龙井、碧螺春上市更早(3月中旬左右),芽头更肥壮,内含物质更丰富。泡开后芽尖直立,像一群跳舞的小精灵,喝起来鲜爽回甘,完全没有绿茶的苦涩感。
更值得打卡的是蒙顶山本身!从成都坐高铁1小时到雅安,再驱车1小时就能到蒙顶山。这里不仅有千年古茶树,还有"三雅文化"(雅女、雅鱼、雅雨),雨季云雾缭绕时,泡一杯蒙顶甘露,仿佛穿越回唐朝的茶会。
彩蛋:蒙顶黄牙,黄茶界的"隐藏款"
除了蒙顶甘露,蒙顶山还有一款"费工不讨好"的黄茶——蒙顶黄牙。它用顶级蒙顶甘露原料,经过"闷黄"工艺,形成独特的"黄汤黄叶"。但因为制作复杂、风险高,现在市场上真正的蒙顶黄牙非常少见,遇到可别错过!
最后说句大实话:喝茶不一定追"网红",像蒙顶甘露这样有历史、有故事、有品质的"老牌名茶",才真正值得细品。下次买茶,不妨试试这款"古代十大名茶之首",说不定你会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