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湖北茶藏着 "蒸" 功夫!喝一口,就像尝到了清蒸蔬菜的鲜

这款湖北茶藏着 "蒸" 功夫!喝一口,就像尝到了清蒸蔬菜的鲜

这款湖北茶藏着 "蒸" 功夫!喝一口,就像尝到了清蒸蔬菜的鲜

要说绿茶里的 "老古董",恩施玉露绝对算一个。它不炒不烘,用蒸汽杀青,保留着唐朝人喝茶的法子,是现在咱们能喝到的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别以为这茶工艺老就跟不上时代,它的鲜爽劲儿,喝过的人都得说声 "绝"!

茶叶图片
蒸出来的绿茶,鲜得不一样

平时喝的龙井、碧螺春,都是锅炒出来的,闻着香喷喷。但恩施玉露不一样,它是 "蒸" 出来的 —— 就像家里蒸青菜那样,用蒸汽把茶叶的鲜味牢牢锁住。

这工艺听起来简单,门道可不少。新鲜茶叶摘下来,先摊开稍微晾晾,让水分少一点,这叫 "摊青",跟发酵茶的 "萎凋" 不是一回事,可不能晾到蔫蔫的。然后就上蒸笼,高温蒸汽一杀,茶叶里的 "鲜" 就跑不了了。蒸完得赶紧吹干,不然茶叶就会继续变味,跟咱们焯完青菜过凉水一个道理。

茶叶图片

这么一蒸,茶叶颜色特别正,是那种深绿、墨绿的色儿,看着就清爽。不像炒青绿茶,比如龙井,炒完会带点黄,人家叫 "糙米色",各有各的美。但论鲜味,蒸青茶那股子像刚摘的板栗一样的清香,真是独一份。

铁板烧式制茶?手法比烤冷面还讲究

蒸完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工序更有意思。你见过在铁板上炒茶吗?恩施玉露就这么干。用一个平平的铁板,烧到 140 度左右,直接上手把茶叶在上面翻来翻去,有点像街头摊煎饼、烤冷面,只不过人家不用铲子,纯靠手速和手法。

这一步叫 "炒头毛火",主要是让茶叶初步脱水。然后再来一遍 "炒二毛火",不光要炒干,还得给茶叶 "整形上光"。师傅们有四大手法 —— 搂、端、搓、扎,把茶叶搓成一根根像松针似的条,看着特精神。

茶叶图片

别以为机器能完全替代手工,这些整形的活儿,还得靠师傅的手感。有个纪录片里拍过,恩施有个聋哑小伙子学做这茶,虽然说不出、听不见,但他能靠手的感觉掌握茶叶的状态,做出的茶一点不含糊。这手艺,真是得用心才能传下去。

富硒还健康,难怪本地人爱得很

恩施这地方本身就不一般,号称 "世界硒都",土壤里硒元素多,长出来的茶叶自然也带硒。硒这东西好啊,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对身体好处不少,所以喝恩施玉露,等于喝茶还补了微量元素,一举两得。

不过喝的时候得注意,水温别太高,80℃左右最合适,不然会破坏那股鲜劲儿。用玻璃杯泡最好,看着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跟一根根小绿针似的,特别好看。它的味道不像炒青茶那么冲,喝着是淡淡的板栗香,回甘很清爽,夏天喝尤其舒服。

茶叶图片
别迷信 "全手工",机器做得也挺好

现在有些人为了追求 "古法",觉得机器做的茶就不好。其实不是这样,恩施玉露现在也用机器辅助,比如蒸汽杀青的设备,比以前的土蒸锅干净规范多了。揉捻也大多用机器,效率高还均匀。

说实话,机器能替代的活儿,真没必要非得手工。就像揉捻,现在哪个茶区还靠人一下下揉啊?纪录片里拍的手工揉捻,很多时候也就是摆个样子。只要工艺到位,机器做的茶口感一点不差,还能让更多人喝得起,多好。

要是你喝惯了炒青绿茶,想换个口味,试试恩施玉露准没错。这茶喝的不只是味,还有一股子唐朝的古韵 —— 想想看,千年前的人喝的茶,大概就是这个鲜爽劲儿吧?哪怕只是图个新鲜,这口 "蒸" 出来的茶香,也值得尝一尝。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