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白茶:被宋徽宗赐名的茶中 "老贵族",藏着多少冷知识?
说到白茶,大家先想到的可能是福鼎白茶,但今天要聊的这款,来头更大 —— 政和白茶。光听名字就不一般吧?这 "政和" 二字,还是宋徽宗给赐的年号,全中国独一份因茶得名的县,够牛吧?
皇帝喝了都点赞,直接把年号赐给它
政和白茶的故事,得从宋朝说起。那时候政和还不叫政和,叫关隶县。当地有个北苑御茶园,专门给皇家供茶,名气大得很。
据说宋徽宗品了这儿的茶,龙颜大悦 —— 这位皇帝可是写过《大观茶论》的懂行人士,能被他夸的茶绝对不一般。高兴之余,他直接把自己的年号 "政和" 赐给了关隶县,意思是 "政通人和"。这待遇,全国独一份,连景德镇都是沾了瓷器的光才得名,政和可是靠茶 "上位" 的,牌面十足!
其实这地方种茶的历史更早,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记载,唐朝时还出了位 "茶主",一家子守着凤凰山种茶,后来把茶园献给了闽王,成了皇家专属。所以说,政和白茶能被皇帝看上,那是有老底子在的。
从红茶改做白茶,竟是被市场 "逼" 出来的
你可能不知道,政和以前其实以红茶出名。那为啥后来改做白茶了?说起来还是被时代推着走。
鸦片战争后,印度、斯里兰卡的红茶崛起,咱们的红茶出口受了影响。这时候欧洲人发现,以前用来给红茶 "撒面" 点缀的白茶,居然更好喝!需求一来,政和人立马转产做白茶,光绪年间就开始大量出口 "白毫银针",一下子火了。
新中国成立后,白茶又迎来第二春。当时为了应对国际形势,也为了抢占台湾白茶的市场,政和白茶重新发力,在港澳地区特别受欢迎。现在呢,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白茶的抗氧化、去火这些功效被认可,政和白茶迎来了第三次鼎盛期,真是越老越吃香。
政和白茶 vs 福鼎白茶,差别在哪儿?
都是白茶,政和和福鼎的有啥不一样?简单说,就像内敛的老干部和张扬的年轻人。
长相和口感:政和白茶用的茶叶叶片比较厚,所以泡出来更醇厚,耐泡度高,香气是那种内敛的豆香、粽叶香;福鼎白茶叶片薄,白毫多,香气更张扬,带股花香。
品种差异:政和有自己的 "政和大白茶" 品种,属于小乔木,发芽稍晚,做牡丹茶特别棒;当地还有种 "菜茶",芽头细得像松针,适合做贡眉。
工艺特点:都是萎凋、干燥这两步,但政和白茶有时候会用室内萎凋和自然萎凋结合,看天吃饭,追求自然的味道。
等级划分倒是差不多:全是芽头的叫银针,有芽有叶的叫牡丹,全是叶子的叫寿眉。不过政和的牡丹更出名,因为品种特性,做出来的牡丹品质特别高。
买白茶别贪便宜,这些坑要避开
现在白茶火了,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 "李鬼"。有个小窍门:算成本!几百块钱一斤的白毫银针,连茶青成本都不够,怎么可能是真的?
政和白茶的产区也有讲究:东部海拔高,茶叶鲜爽;西部稍低,茶多酚多,更耐泡。买的时候可以多留意这些信息。另外,老白茶不是越老越好,一般 3-5 年的茶性最温和,适合日常喝。
要是你喝惯了福鼎白茶,不妨试试政和的,它那种醇厚内敛的味道,就像品一段历史,越咂摸越有滋味。毕竟是被皇帝 "盖章" 过的茶,喝的可不只是茶,还有千年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