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红茶:太均衡也是错?这茶凭啥成了紫砂壶的 "最佳搭档"
要说江苏的茶,大家可能先想到碧螺春、雨花茶,但今天要聊的这款红茶,藏在宜兴的紫砂壶背后,低调得像个江南闺秀 —— 它就是宜兴红茶。
跟紫砂壶天生一对,差点被忽略的好茶
一提到宜兴,谁不是先想到紫砂壶?但你去宜兴逛一圈就会发现,家家户户的茶桌上,泡在紫砂壶里的一定是当地的红茶。
这茶有意思,初喝没什么惊艳的感觉,不像滇红那么浓,也没有九曲红梅的梅花香,就像个各科都考 80 分的好学生,挑不出毛病。但喝久了就会发现,它平和得让人离不开,尤其是用紫砂壶泡的时候,温润顺口,还特别养壶,当地人说这叫 "原汤化原食"。
其实宜兴种茶历史老早了,唐朝就有 "阳羡茶" 的名头,明朝还改进过松萝茶的工艺。但现在这儿为啥主要做红茶?说起来还跟太平天国时期的移民有关 —— 福建茶农逃难到这儿,把做红茶的手艺带了过来,慢慢就成了气候。
全国都不做红茶时,它为啥还在坚持?
上世纪 60 年代,好多地方的红茶因为外贸需求下降都停了,但宜兴红茶愣是没断档,当时它叫 "苏红"。
为啥能坚持下来?说起来全靠紫砂壶。那时候宜兴紫砂壶火得很,港澳订单接不停,来买壶的人总得试壶吧?试壶就得有茶啊。当地做壶的匠人多,创作时得静下心来,喝茶是最好的陪伴。冬天冷的时候,喝绿茶太寒,红茶就成了首选。
一来二去,喝宜兴红茶成了当地的习惯。匠人之间交流要喝茶,招待客人要喝茶,试新壶更得靠它。就这么着,别人都不做红茶的时候,宜兴人自己把这茶给喝成了传统。
不惊艳却让人离不开,这才是口粮茶的真谛
宜兴红茶最大的特点,就是 "没特点"—— 但这恰恰是它的优点。
口感均衡:不苦不涩,香气淡淡的,有点蜜香又不张扬,喝着特别顺。不像有的红茶喝多了腻,它可以天天喝,一点负担没有。
性价比高:三百块左右就能买到不错的口粮茶,不用追求什么芽头,普通的一芽两叶就很好喝。
百搭:不管什么紫砂壶,用它来泡都合适,不会抢了壶的风头,还能把壶养得油润光亮。
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看着不抢眼,却让人挑不出错处。平时喝惯了各种 "网红茶",想喝点实在的,宜兴红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去宜兴别只买壶,记得带点红茶回来
现在去宜兴,除了看紫砂壶,一定要去竹海周边转转。那儿的茶园靠着太湖,水汽足,环境好,产出的红茶带着股清润劲儿。
当地的红茶等级没那么复杂,主要分早春的芽茶和普通的叶茶,还有手工和机制的区别。但说实话,作为日常喝的口粮茶,普通的机制红茶就足够了,性价比超高。
冬天用紫砂壶泡上一壶,茶汤红亮,喝下去浑身暖和。配着茶点慢慢喝,你就明白为啥宜兴人离不开它 —— 这茶里藏着的,是江南水乡那种不急不躁的生活味儿。
下次有人说 "江苏没好茶",你就把宜兴红茶甩给他 —— 这茶或许不惊艳,却是能陪你过日子的实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