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所谓内幕(六)你买的紫砂壶,真是宜兴的吗

紫砂的所谓内幕(六)你买的紫砂壶,真是宜兴的吗

如果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紫砂行业,它无疑是有趣而多变的;但如果从消费者权益出发,它却是难以捉摸且可怕的。混沌的状态、个中特色鲜明的人物的角逐、传奇而又离奇的故事,让这个行业成为一个冒险家的乐园。就像16世纪的加勒比海,承诺了财富,也葬送了不少航海家。

产业的空心化这个话题,我已经想写太久了。由于这个话题过于劲爆,涉及到的方面复杂,也不好多讲,以至于之前写了几稿,也没能专心写下去。

茶叶图片
那么,到底什么是紫砂行业的产业空心化呢?

简单的说,你买到的紫砂壶,特别是半手工壶、机车壶、点搪壶,可能压根就不是宜兴丁山生产的。

它们来自安徽宁国,江西婺源,江苏淮安。而丁山,只是它们的集散地而已。

这听起来和阳澄湖大闸蟹十分相似:我们宜兴的太湖毛蟹、滆湖蟹,南京高淳的固城湖蟹,扬州的高邮蟹,运到苏州放在阳澄湖边的鱼塘里,放一个星期已经算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了,有些甚至都不需要过水,绑个戒指就往外卖。只要发货地是苏州就算是阳澄湖出品。

而紫砂壶也一样,运到丁山来,在仓库里堆一下,顺丰发出,就算是丁山产的了(甚至还被称为黄龙山四号井深井老紫泥),根本无从分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你可能会说,是不是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根本不够卖呢?

我之前提供过一个思路,如果抖音紫砂直播每月总流水6个亿人民币都是真实成交,直播间客单价算600元,光抖音一个渠道每个月要卖掉100万把茶壶,相当于丁蜀镇每天要产出34000把壶才能满足这个渠道的销售。

根据不完全统计,丁蜀镇大约有10万人从事艺术陶瓷行业以及配套产业,约2万人是直接从事制壶。

在不考虑库存的情况下,那么这2万人,在火力全开的情况下,每天要做1.7把壶才能满足直播间的销售需要。但现实是,即使是机车壶,由于受到「接嘴把、了坯」的手工步骤限制,平均最多也就能做到一个工人一天2把壶。

再考虑其他渠道,比如淘宝、京东、微商,以及传统线下零售等渠道的销售,丁蜀的紫砂产能缺口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甚至可以不负责任的断言,丁蜀本地的紫砂壶产能,最多只能满足50%的市场需求。

刚刚我们从市场端来看了整件事情,下面我们再从生产端来看。

近几年丁蜀镇的房价飞涨。

2017年5月到2022年2月,丁蜀镇的房价实现了翻番。从均价7000,涨到了14000元。对于收入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手工业者以及经营者(比如壶商、工坊老板、老师、大师、实力派)来说,可能并不是很敏感,但对于劳动时间长、单位时间收益低的产业工人来说,这种房价的跃迁直接击碎了他们在丁蜀安家立业的信心。

再加上长期以来丁蜀镇较为落后的服务业配套水平,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很多工人选择离开丁山。

这些工人中,大部分是老乡口口相传来到丁蜀从事紫砂行业的,有不少人甚至就是同一个自然村的。

有一些老板在当中发现了商机。你们可以回老家组队做茶壶啊。于是,大量的作坊,在宜兴,甚至江苏以外的某个村,被建立起来了。

远程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更低的工资水平

·更低的场地成本

以及最重要的两点:

·更高的人员稳定性

·更可控的涨薪预期

我们在闲聊的时候,经常会惊异于某个江西或者苏北老板,他的机制壶价格之低。

现在宜兴生产的机制壶,一般供货价都要100元~150元,而某些老板只需要60~80元。但即使是机制壶,「接嘴把、了坯」的步骤还是要人的手来做的。

怎么会这么便宜?

我想,您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有了答案:因为这些壶压根就不是宜兴的!

而现在在抖音直播间喊着299、399、499,乃至899的壶,有多少是在宜兴生产的?

他们都用的什么泥料?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