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泥、黑泥、捂灰,还在迷惑吗?一篇文章带你穿透迷雾

乌泥、黑泥、捂灰,还在迷惑吗?一篇文章带你穿透迷雾

乌泥、黑泥、捂灰,很多人都分不清,甚至将他们混为一谈。

今天六一堂就结合起来讲一下乌泥、黑泥、与捂灰,使你穿透迷雾,不再迷惑。

茶叶图片
01 乌泥

乌泥,从大类上来看,属于紫泥的范畴。

一般的乌泥,大都用来制作花盆,用来制壶的精品乌泥产量稀少,乌泥壶的传世珍品更是寥若晨星,可遇而不可求。

最著名的乌泥传世珍品是,陈鸣远大师的乌泥束腰壶,该壶在2013年,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以989万元的高价成交。

茶叶图片

此器出自闽南,出土时壶嘴与盖子口沿俱残,乡人无知乃以砂轮磨整,殊为可惜。

胎质精细,色泽光润, 包浆自然。体型精致小巧,壶盖上隆近半圆形,茶壶壶底平整,假圈足中留出四个犴门,以虚空间破沉闷感,形成虚怀若谷之意。

茶叶图片

壶钮作桥形,上方镂出长方孔,与壶的底足遥相呼应。器形敦穆稳重,中束腰带纹,壶钮、底足亦饰方线圈束。

壶底行书铭文曰:“一壶清茗,万卷藏书,明窗净几,其乐蘧蘧。”署款“廉斋”。

茶叶图片

乌泥制作的精品花盆传器,亦是受藏家们追捧。

在2011年,西冷印社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的乌泥黑色堆泥,牡丹雅石四景海棠形盆,以575万元成交。

茶叶图片

时光再转回现在,现在制壶的精品乌泥更是珍稀贵重。

尤其是黄龙山4号井所产的乌泥,可谓乌泥中的极品,是乌泥中的乌泥。

这样好的乌泥,存世量已经相当稀少。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黄龙山4号井的乌泥所制茗壶,经过高温烧制后,泥色为淡雅的紫色,醇和素朴,自有一股使人宁静的力量徐徐而出。

这悠悠的紫韵,又昭示紫气东来的吉祥征兆。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02 黑泥

黑泥,原矿黑泥的产量很少。

从矿脉来看,有的只是在天青泥下方的一小片区域。

传世的黑泥紫砂器更是稀少,故宫博物院藏的定王府,行有恒堂款的,凸雕花卉蝙蝠纹把杯是黑砂的经典作品。

茶叶图片

而现在的原矿黑泥紫砂壶,很少见。

市场上的黑泥紫砂壶,绝大部分是添加金属氧化物——氧化锰,调制而成,并不是真正的原矿黑泥。

作为着色剂的氧化锰,在正常的烧成温度下,其安全加入量的上限为2%。

茶叶图片

这就涉及紫砂泥添加化工原料的问题,在紫砂陶的制作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氧化物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超标,保证烧成温度达到要求,对人体就是无害的。如民国绿泥就是添加氧化钴而成。

茶叶图片

国际上规定,氧化铅与氧化镉这两种不能添加。

除氧化锰外,其他常用金属氧化物,在正常的烧成温度下,安全加入量的上限为:碳酸钡1%、氧化钴2.5%、氧化铬5%。

03 捂灰

捂灰,说到底也是一种窑变,是整件作品都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捂灰并不是现在发明的技术,早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这种技术。

制壶名家程寿珍有多件作品就采用捂灰技艺制作,价格比原来高出很多。

茶叶图片

捂灰的方法

(1)茶壶必须烧成以后再捂灰,捂灰是第二次烧制的过程。

(2)将壶放入钵内用木炭粉(以往常用谷糠做填充材料)等物填充,其作用是将壶与空气隔绝开,使其处于缺氧的状态下二次烧成,温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捂灰是在缺氧状态下烧成。

铁元素与木炭粉发生反应,碳元素结合了氧化铁中的氧离子,变成二氧化碳逸出,氧化铁被还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捂灰的作品呈黑色。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不同泥料进行捂灰,捂出的颜色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有的捂灰壶是灰中泛青,犹如高贵典雅的藏青色,别具韵味美感;

有的是偏灰色、偏墨色,犹如墨玉,温润莹洁。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以上就是乌泥、黑泥、捂灰的相关知识,欢迎评论区交流!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