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属于黑茶、后发酵茶,藏茶主产于四川雅安,是采用雅安高山小叶种和中叶种为原料,经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而成,标准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红、浓、醇、陈四大特色,品种有有毛尖、芽细、康砖、金尖等。
金尖与康砖均是深受藏民们喜爱的畅销品。
陈年藏茶,产自四川雅安,属黑茶类,史称南路边茶。自唐代以来,南路边茶进驻青藏高原已达1300余年,在高寒缺氧、无水果蔬菜的条件下,南路边茶担当起“药剂师”“营养师”的重任,成为青藏高原上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品。
藏茶的概念从古至今就一直在进化。从吐蕃时代之前的“土茶”,进化到吐蕃时代的“蕃茶”,再进化到宋代的“蜀茶”,元代的“西番茶”,明清民国时期的“边茶”,直至今天的“藏茶”。
藏茶,其貌不扬却是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是藏族生活的真实写照。本人曾在青海生活过几年,对藏族人喜好藏茶深有体会,本文就藏茶后面的文化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推进藏茶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没有到过雅安的人来说,知道藏茶的也许比知道三雅文化的多,因为藏茶已经在各地市场悄然兴起;而去了雅安的人,却不一定知道藏茶而一定会记住三雅文化,因为吃雅鱼、听雅雨和看雅女的确比品藏茶要感性与直接得多。其实,一张城市的名片,需要别人留取的记忆也许很多,更不可能一一记住。不过对雅安而言,藏茶与三雅文化却同样重要,因为它们都是贯穿整个城市文明的恒久标志。
2008 年 1 月 24 日, 文化部公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茶制作技艺即雅安藏茶制作技艺名列其中。雅安藏茶是中国黑茶的典型代表, 黑茶制作技艺成为 “ 国宝", 是与其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社会政治作用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