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古代,是皇帝用于治理边疆的一个重要手段。边民多以游牧为主,日常食物多为肉类,而当地所产蔬菜极少,补充维生素主要依靠内地的茶叶。现今西藏等地的酥油茶、内蒙等地的奶茶,都是从古代延续而来的传统。
中国制茶历史源远流长,茶很早就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茶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一种汤药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老百姓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对于中国文人来说,茶有着更多文化意味,他们以茶表明自己的淡泊心志,用茶来悟禅得道……于是品茶、烹茶、斗茶也堂而皇之藏进了传统绘画之中,留下了一段段人与茶的故事。
中式饮茶器具造型多样,仅茶杯就有鸡缸杯、压手杯、斗笠杯等多种器型,十分美观典雅。
引言:
千两茶
古往今来,贸易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奉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7世纪中期至8世纪末,由于唐王朝在西域的直接统治,使中西交通的干道“丝绸之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通畅繁荣,中西贸易大为发展,人员往来也更为频繁。英国汉学家崔瑞德指出:“通往中亚和西方的各条路线对隋唐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们当然是通商要道,中国人就是通过它们出口丝织品以换取种类繁多的外国货物。但当中国正处于其世界思想极为盛行、受到的外来影响甚于以前或以后任何时候之际,它们也是主要的文化联系的环节。通过这些路线,许多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传到西方。”[1]P8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随着茶的种植区域和面积扩大,茶制作技艺的提升和种类的增加,茶已经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乡闾庶民的“比屋之饮”,茶文化日益兴盛。此时,作为重要日用消费品的茶、以及饮茶的文化也伴随中西贸易的繁荣逐渐西传,深入亚洲腹地,为茶叶风靡世界开启先河。
关于福鼎茶业,我们可以从志书、古诗文中寻找踪迹,从茶叶种类及其变迁中看到演变,从茶叶的贸易中看见兴衰,从福鼎重要的茶人、茶行中了解过去,从民俗中感受茶叶的文化底蕴,以及从与茶业发展关联性的人和事中再次读懂福鼎的茶业发展。
1896年1月,职任户部员外郎的陈炽呈递了《振兴商务条陈》。这件3000多字的奏折,前后只谈了茶务一个问题。在同时期官员们的奏折当中,这还是绝无仅有的。但奏折的重要之处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它所阐述的是晚清第一个关于茶业近代化的改革方案。陈炽条陈具有时代价值。
中国茶外传时在大多数国家是表现为物质消费的接受,只有少数国家才全面接受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在这里,我们将更多地介绍属于文化内容的传播,时限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末。而且,文化交流是双向的,除了中国茶文化的外传,我们还兼及中外双方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