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茶叶的故乡,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主产是绿茶,红茶只有零星生产不成规模,没有形成品牌。红茶最早产于福建武夷山,17世纪传入欧洲后,迅速成为欧洲各国的主流饮品。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随着解放战争和剿匪平叛的胜利,新中国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当时的新中国可谓是“百废待兴”,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苏联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12亿卢布(折合9亿人民币)的贷款,苏联人喜欢喝的红茶被列为中方还贷的商品,其生产发展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
明代人是怎么喝茶的?
历史总是喜欢和世人捉迷藏,搞得人们寻她千百度。比如说武夷山烟制正山小种红茶的起源时间,就是如此。
贡茶,是我国古代专门进贡给帝王将相享用的高等级茶叶。
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人们还需要一杯热气腾腾的饮料赶走疲惫,慢享时光。世界两大饮料——咖啡和茶因此而生,但却有不同的味道。咖啡浪漫时尚,而茶传统宁静,更具中式意境与禅思。
茶叶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
古代人对茶的讲究与重视
“我们寨子原来不叫秧林,叫作央列。”年逾七旬的王顺文先生刚刚在茶台前落座,张口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如同电光火石般瞬间点燃了我的内心。
反映宋代茶事生活的《斗茶图》
在唐代,晚唐时期,点茶大家苏廙在《十六汤品》中,提出了点茶法,煮水不用釜而用茶瓶,也称汤瓶。瓶有嘴,向盏内注开水,一面注水,一面用茶匙击拂,边点边搅,令水和茶彼此交融。这个操作过程,便叫做“点茶”。古代称沸水为“汤”,以瓶滴注叫“点”,因此,点茶,也称“汤提点”。晚唐及五代,点茶法已较为流行。宋代是点茶法的极盛时期,并奠定了基础,一直延续到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