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历代中,饮茶文化真正流行并普遍发展应该是在宋代。宋朝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又逢文化“波涛汹涌”的洗礼,使得茶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各类茶肆、茶楼纷纷兴起。
中国饮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便确立了茶叶清饮的基本范式,茶文化更是在宋代达到了发展的高峰。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与文人士大夫的实践和创造密不可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赋予中国茶事独特生命精神和文化意蕴的文人茶。
16世纪的日本室町时期,流传着一个以中文汉字写成的寓言式文本《酒茶论》,在两千余字的文本中,雅号“涤烦子”和“忘忧君”的二人对坐,一人饮茶,一人饮酒。这个四无人声的春昼,不可容俗谈,于是“涤烦子”和“忘忧君”展开了一场茶酒之辩。双方各执一词,反复争辩茶与酒的尊卑、品德与功用,互揭其短,各陈己长。难分伯仲之际,一位“闲人”出面调停,说茶酒难分高下,皆是天下尤物,还是“酒亦酒哉茶亦茶”吧。
茶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缩影。文道寓于茶道,茶风载以国风,自古及今概莫能外。我国茶史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茶风源于蜀地,起初作为药用,唐代开始人工栽培,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茶叶种植、品类、采制与饮用的专着《茶经》,后来又被译成多种文字远播异域,作者陆羽也被后世誉为“茶圣”。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政府专控生活用品,专供我国边疆、高原、牧区销售。“黑茶”一词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首次出现在安化,安化黑茶在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定为官茶后,一直主销西北市场,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湖南黑茶始于安化,安化是闻名全国的黑茶主产县之一。安化黑茶自唐代开始,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武夷红茶的秘史
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植物,茶树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西南部,虽然这在国际上也还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文献认同这一看法。我国近代茶叶研究的先驱者、已故的吴觉农先生早在1922年发表过《茶树原产地考》一文,提出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观点。至于饮茶始于中国,似乎国内外并无太多的分歧。
关于中国红茶茶名的由来,茶文化研究学者巩志先生在其《中国红茶》一书中对此作了全面、深入、准确的研究,现予以转录,以飨读者:
古代有关茶的文献,到汉代已见增多,多次出现在医药类典籍中,人们在逐渐认识茶的功用的同时,推广了茶的饮用。
白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长期以来为福建所特有。因此,福建白茶的发展史就是代表着中国白茶的发展史。白茶中的银针白毫首创制于福鼎县(现为福鼎市,下同),后由闽东逐步发展到闽北地区,传至水吉、政和、松溪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