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吉岭位于今日与尼泊尔接壤的印度东北边境地区,这里坐落着近百座茶叶种植园,出产着全世界最昂贵的茶叶。然而长久以来,地处喜马拉雅南麓的大吉岭还是一片人烟稀的少“荒地”。直至十九世纪中叶,远洋而来的英国殖民者、迁徙自邻国的廓尔喀茶工、从外引进的中国茶种,共同构造了这里举世闻名的茶叶种植园。大吉岭的开发、兴盛与繁荣,是早期世界贸易体系与殖民主义的结果,种植园中的人、事、物亦由此与外界紧密关联且不可分离。
为什么六大茶类性状滋味各异差别如此明显?比如红茶,即使泡一点点,你也知道它是红茶?岩茶即使你只扔进杯子一两片茶叶,你也认不错它。黄茶白茶微发酵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如果只是发酵程度的差异,内含物比例的不同,怎么各类茶的气味和功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不是因为六大茶类完全不同的工艺从而生成完全不同的产物?而不是相同发酵反应的不同程度问题?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同样有困惑,那么读读复旦李辉教授的《茶道经译注》这本书就对了。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成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茶文化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今天就来读一读和成都有关的11部茶书。这里既有当下的记录,也有历史故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
4月23日,《浙江通志·茶叶专志》编委会会议暨出版首发式在杭州举行。
由俞燎远等编著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抹茶》一书正式与读者见面啦!《中国抹茶》从抹茶的发展历程、抹茶园建设、抹茶园栽培管理、抹茶园覆盖与采摘、抹茶加工工艺、抹茶加工机械、抹茶品质与审评、抹茶贮存与包装、抹茶营养与应用等方面详细、全面、深层次的讲述了抹茶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本书填补了中国茶类中对于抹茶层面阐述的空缺,是抹茶史上首部抹茶知识大全,为丰富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做出了贡献。
《茶具图赞》约成书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作者审安老人,姓名、事迹无考。《茶具图赞》选取了点茶道中的十二种器具,根据其特性和功用,以拟人法赋予姓,封以官爵,拟以名、字、号,并附以图,系以赞,生动有趣。《茶具图赞》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茶具专著,一部茶具图录。
3月18日,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三部门发布了18个新职业。其中,给你制作奶茶的店员有了正式职业名称:“调饮师”。可以说,爱喝奶茶的你立功了,催生了一个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