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而且一般来说红茶的加工工艺就是这一套流程,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四月中旬,公司组织到武夷山体验茶香之行。以下为骏眉红茶的整套加工过程以及各个关键点的控制:
1-4年的新茶:轻发酵
在中国不同的茶区,鲜叶采摘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以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主要生产绿茶区域为代表,每年春季的清明前后为采摘茶叶的高峰期,其原因在于这个时间正是大地回暖,茶树的枝叶初发,刚刚形成芽头的时候。绿茶求一个“鲜”字,珍贵的新芽正是所需要的原料;福建产区则不太相同,它的茶叶采摘比江浙地区稍晚。它必须等到芽头展开,形成叶面,且叶面长到一定的宽度和长度时才能开采,俗称“开面采”。这样的原料适宜制作成为“乌龙茶”等茶类。
关于“纯料与拼配”的争论,在坊间由来已久,尤其是古树茶的生态价值及产品被市场认可以后。“古树茶拼配”的理念和技术也逐渐在一些特色化的企业中兴起。我们发现一些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中,在产品命名上,不再刻意标榜山头名称,而是以产品的系列品牌来命名。虽然仍然是古树茶,但是不同山头的古树茶经过一定的拼配之后,形成了新的风格,以协调性和稳定性为基础。
黑茶属深度发酵茶,存放的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黑茶以压制各种紧压“茶边销”为主要特点,产于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为“边销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新手采茶工一天大约能釆5~10斤鲜叶,100~200g左右鲜嫩芽头,菜茶需要手脚熟练,同时受限于采摘部位、茶园水平、时间等因素,采茶的量亦没有固定,一般熟练的采茶工,一天可采摘30斤鲜叶,一斤鲜嫩芽头,而新手采茶工,在采摘上不熟练,因此产量会有所减少。
茶梗较长的绿茶一般为夏季采收制成,另外,对于部分云南绿茶,也有工艺、口感需要而留有部分茶梗。夏季温度升高,茶叶生长迅速,很容易老化,因此干看条索较为松散蓬松,茶梗瘦长,芽尖带有茸毛,气味略显粗老,而滋味总体上苦涩较为明显,鲜爽回甘度差。
对夹叶,亦称"不正常新梢"、"异常芽叶",是顶芽生长停止的新梢靠近顶芽形似对生状态的两片叶。在茶芽生育过程中,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水、肥养分供给不良时,常会迫使叶片不能开张,新稍伸展2~3片叶后,顶芽称为休止芽,新稍生长不良,茎节短。
黄茶是微发酵茶,它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大种类,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有蒙顶黄芽、雅安黄茶和广东大叶青等等。
普洱茶是在地理标志范围内,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普洱茶拼配工艺是形成普洱茶品质口感的核心技术,也是普洱茶品质口感稳定的关键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