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有很多专业性的工作职称。例如,能掌控制茶技术的“制茶师”;能以感官评鉴茶叶制成品质量与特性的“评茶师”;能有效控制茶汤浓度与茶性的“泡茶师”……而古代也有与茶相关的称谓和名号。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不经过几年的苦学精进,很难成为高手。有些在茶圈混迹多年的朋友,也会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茶文化热是近些年兴起的,茶文化学者的队伍也在蓬勃壮大。茶的诸多历史真相自然离不开各式各样、各种途径的考证。
泡茶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自然茶具也颇有讲究。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茶具中,鲁迅先生独爱带盖的小碗,认为用盖碗喝茶,一手托盏,一手持盖,既可免烫手之苦,又可用茶盖来拂动漂在茶汤面上的茶叶,增添一份喝茶品茗的情趣。
茶器属于生活品,在实用功能之外还有不少的艺术价值。其中,图纹便是看点之一。
斗茶与斗鸡斗蟋蟀,虽都是斗字当头,却不可同日而语。斗鸡斗蟋蟀,斗的是由人训练了的动物,逗弄来相互厮杀肉搏,以争输赢,决雌雄。茶是由着人来栽种,由着人来采制,这斗又是由着人调遣自身的味蕾嗅觉来彼此比试,探究壶中气象,重在心领神会,孰高孰低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