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茶韵、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文徵明(1470-1559),名壁,字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文徵明的绘画造诣全面,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宋梅尧臣有句:“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茶宴始自中晚唐,茗饮诗卷无限兴
前两期我们对唐代茶禅、茶画、茶诗、茶书以及茶宴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期小编将对我们熟知的“茶道”的一词的由来进行简单介绍。
前三期我们对唐代茶禅、茶画、茶诗、茶书、茶宴以及茶道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期我们将继续对唐代的茶肆茶坊以及唐代茶文化传播代表进行简单介绍——
唐《晏饮图》(局部) 前部站着两个奉茶的童子
历经数百年变迁,“茶船古道”已不仅仅是六堡茶走向世界的一条大走廊,更成为了重要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在这条古道上,茶文化、商贸文化、码头文化、风俗文化……各种跨地域跨领域的文化相互交汇、激烈碰撞,最后融为一体。
小时候,一枚小小的邮票代表着乡愁。而如今,虽然乡愁只要电波流转就能传递,但邮票依旧承载着几多回忆。
宋人的极简与朴素,成为了一种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