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了一个关于茶叶的有趣实验,把中国几大茶类用标准的方式冲泡,然后用1500倍电子显微镜观察。于是,一段神奇的“星际穿越”之旅就此开始。
茶叶的贮藏时间和贮藏条件对茶叶品质至关重要,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及香气、滋味和生物活性。因此,探究茶叶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保持或提高茶叶品质、提升茶叶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茶的鲜叶中,水分约占75%,干物质为25%左右(这也是做茶时常说的“四斤鲜叶一斤茶”的原因)。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0%~96.5%的有机物组成。
《舌尖上的中国》曾经这样评论中国人:“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这里提到的“转化的灵感”指的是发酵,发酵是人类巧妙地利用微生物,使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并产生新的独特风味的过程。
茶,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果胶是茶叶中糖类的代谢产物,食品专家研究过,它由果胶素与多缩阿拉白醛糖分离而成,在稀酸的作用下合成成水化果胶素,在原果胶素的作用下,构成水溶果胶素。
苦是茶的原味,古人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人的本能味觉是通过甜来获取愉悦感,以苦著称的茶为何会作为国饮千古流传,其秘诀就在于回甘。
生活中,我们在喝咖啡、可乐以及吃巧克力时会觉得苦,是因为它们不好吗?究其原因,你会发现,其实是其中一种叫做生物碱的物质在作怪。除了这些饮料,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也会觉得苦,尤其是新的普洱生茶,苦表现的会更加明显。这正是生物碱带给口腔的感受,在茶叶中,这种生物碱被称为“咖啡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