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加工中独特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要求提高,茶叶产品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黄茶作为我国的特有茶类之一,其抗氧化、抗菌、抗心血管疾病、抑制肝中毒、减脂等健康功效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同时其独特的风味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我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数据统计,我国黄茶总产量从2014年的233.60t增长至2016年的665.20t,持续攀升。
鲜,由“鱼”和“羊”二字组成,作为五种味觉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味觉体验。在我们日常喝茶时,也常常会听到“鲜爽”、“鲜醇”、“鲜香”之类的评语。那么,清心寡欲的茶,鲜从何来?
不少人在选茶叶的时候经常会问,这款茶耐不耐泡,从茶友的口气中我们能听出,他们把耐泡度等同于优质好茶,以为耐泡的就是好的。然而事实却不一定,要看情况,因为影响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并非耐泡就是好茶。此外很多人不清楚一壶茶到底要泡几次才能舍弃,有的人泡了两三次就不泡了,而有的人一直泡到没味道为止,那么一壶茶到底能泡几次,是否有标准?
红茶是世界上茶叶消费量最大的茶类,占世界茶叶贸易70%的份额。由于红茶性温,暖胃暖身,到了冬天,红茶成了多数茶友的优先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古人采橘皮,往往以陈为好,陈皮也因此而得名。
中国人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客人落座,主人泡茶,如果赞美主人的茶好,那通常就是这样一句话:
中国茶——东方神奇的树叶,历史悠久,包含万千。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密码,等待我们去解读。探知茶,解读茶之密码,首先,从茶的化学成分开始。
何为“岩韵”?
17世纪前,欧洲人的日常饮品还是啤酒和葡萄酒。随着咖啡与茶的传入,给欧洲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其中来自中国的茶饮,就在欧洲封建贵族阶层一度风靡。当然,提到茶在欧洲的流行,最有发言权国家无疑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