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易武》中「风味密码」章节之
《景迈山拾茶记》是一本景迈山、景迈茶的文化百科全书,是了解景迈山、景迈茶制作加工和品鉴的百科全书,文字精简、内容全面。
“普” 天 同 饮 | “洱” 目 一 新
黑曲霉、青霉属、根霉属、灰绿曲霉、酵母属、细菌类...说到这些菌和微生物,是不是让人不太欢喜?
普洱熟茶很难喝懂,很大一个原因是那令人讨厌的堆味掩盖了它让人愉悦的汤感和滋味。诸如生津、回甘、醇厚、丝滑、陈香等等优良的熟茶指标,如果一款熟茶新制出来或存放年份较短,一般品者很难从堆味较重的熟普中品出这些优良的品质特点。
汤感,是喝普洱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感觉,对于初次饮普洱茶的人来说,茶的汤感往往容易忽视,原因之一是喝惯其它茶类茶水,品的是茶叶鲜香或工艺提香所及的浮香,喝过就完了没有记忆。
普洱茶入口后协调性应该是基于苦、涩、香、生津回甘等几个基本口感之间的比例正好的舒适感。如果一款茶入口,没有一点涩感,但是却苦得难以忍受,那么这茶肯定是“不协调”的。那么是不是一款茶一定要苦、涩皆有,才是协调呢?当然不是,倘若没有涩感,有轻微苦感但是口腔并不排斥,觉得相对适口,那么我想这也可以算是相对协调的。
官方定义和行业共识都明明白白,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的茶类,尤其是生茶,更是将这种后发酵体现得淋漓尽致。怎么会有前发酵普洱茶这种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