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单丛
兴宁单丛茶属半发酵乌龙茶类,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认证)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3年认证)。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壮实、乌褐油润;蜜兰香高扬持久;汤色金黄莹亮;滋味浓醇鲜爽,回甘强烈”。主产自径南镇、合水镇等海拔300-800米的高山云雾带,2025年茶园面积超4万亩,年产茶6000余吨,占梅州茶业总产值的75%,被誉为“中国单丛茶之乡”。
发展历史
唐宋起源:唐代已有饮茶习俗(梅县出土青釉茶具为证);明代龙北镇官田绿茶列为“嘉应州八大名茶”,远销东南亚。
近代转型:20世纪70年代建国营茶场(如南蛇岗茶林场);80年代末从饶平引进单丛茶种,黄蜂窝、宝山等茶场兴起,茶农逐步从绿茶转型单丛茶。
现代振兴:1997年获“中国单丛茶之乡”称号及国际茶展金奖;202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2年制作技艺列入非遗;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24°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0.4℃,年降水1600-1900mm,云雾日>180天,昼夜温差>10℃,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酸性红黄壤(pH 4.5-6.5),富含硒元素(0.018-0.066毫克/千克),有机质含量高,无工业污染。
独特性:高山矿物质渗透赋予“岩骨花香”;硒含量为普通乌龙茶的1.3倍,增强抗氧化能力。
产区
产区范围:广东省兴宁市全域,涵盖13个镇街。
核心产区:
径南镇:黄蜂窝茶场(1997年获国际金奖)、浊水村茶酒产业示范区,占全市产量60%。
合水镇:铁山茶园,百年古茶树集中地,茶旅融合示范区。
分类
按季节分四类:
春茶:清明至谷雨采,单芽或一芽一叶,蜜兰香高锐,滋味鲜爽(特级茶代表)。
夏茶:立夏后采,一芽二叶,滋味浓强,适制大宗茶。
秋茶:白露前后采,香气清雅,滋味醇和。
雪片茶:小雪前采,带冷香,耐泡性强(冬茶珍品)。
按香型分五类:
黄枝香:栀子花香,清甜绵长(市场主流)。
芝兰香:兰花幽香,滋味醇滑。
蜜兰香:蜂蜜甜香,浓烈持久(代表性香型)。
玉桂香:肉桂辛香,喉韵辛辣。
通天香:姜花香气,穿透力强(稀有高端)。
茶树
主栽 白叶单丛(占比70%)、梅占、黄金桂:
白叶单丛:灌木中叶种,抗寒性强,春茶鲜叶茶多酚≥28.3%,氨基酸≥2.8%,适制高香茶。
梅占:引进自福建,萌芽早,产量高,适制浓香型茶。
种植特点:古法扦插繁殖,禁用化肥农药;百年母树集中于径南镇黄蜂窝茶山。
等级
按感官与原料标准分(市场惯例):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细,蜜兰香持久(价超6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匀整乌润,滋味浓醇(200-400元/斤,市场主力)。
大宗茶:一芽三叶,香高耐泡(餐饮用茶,80-150元/斤)。
外形
条索形(紧结壮实),颗粒状(CTC工艺);汤色金黄莹亮(春茶)或橙黄(秋茶);叶底肥厚柔软,绿腹红边。
香气
蜜兰香(主调),芝兰香、果香(水蜜桃香);陈化后显蜜香。
滋味
浓醇(茶多酚协调),鲜爽(氨基酸丰富),回甘持久(高山韵清凉感)。
功效
强效抗氧化:硒含量0.066毫克/千克,清除自由基效率比普通乌龙茶高25%(延缓衰老)。
护胃去腻:半发酵特性减少胃刺激,儿茶素抑制脂肪吸收(对比绿茶刺激性更低)。
提神醒脑:咖啡碱3.8%刺激中枢神经,增强专注力(效力为红茶1.3倍)。
工艺
采摘(晨露干后一芽二叶)→晒青(竹筛摊晾30分钟)→摇青(4-5次碰青促半发酵)→杀青(260℃滚筒式)→揉捻(机械+手工整形)→初焙(炭火90℃)→复焙(60℃足干至含水率≤5%)。
工艺特点:
“轻摇重炒”:摇青时间短于凤凰单丛,保留鲜爽感;
炭焙提香:荔枝木炭焙赋予“蜜韵”,非遗工艺核心。
冲泡
茶具:白瓷盖碗(聚香)或紫砂壶(保温);
水温:95-100℃(沸水高冲激发香气);
方法:茶水比1:20(8g茶/110ml盖碗),温润泡3秒内倒出洗茶,首泡3秒出汤,后续每泡递增5秒,可冲8-12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咖啡碱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忌冷饮(单宁凝固影响吸收),温热饮用最佳;
密封避光冷藏(0-5℃),开封后6个月内饮完(防香气散失);
服药间隔1小时(鞣酸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