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子绿茶

午子绿茶

午子绿茶属绿茶类,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认证)。核心特征为“三绿”:干茶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条索紧结微扁、形似兰花,栗香高长,滋味鲜醇回甘。依托北纬33°秦巴山区海拔800-1200米的独特环境,茶叶富含锌(53.5-67.5μg/g)、硒(0.858μg/g)、茶多酚(≥25%)及氨基酸(3.5-5.23%),被誉为“茶中皇后”。2024年茶园面积20万亩,年产量超100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及美国FDA注册。

发展历史

秦汉起源:据《西乡县志》载,西乡产茶始于秦汉,唐代列为贡品,史载“男废耕,女废织,其民昼夜制茶不休”。

明代鼎盛:明初成为朝廷“以茶易马”主要集散地,经子午古道24小时快马运送长安宫廷。

现代振兴:1984年创制“午子仙毫”,1986年获评全国名茶(得分95.72,高于黄山毛峰),结束陕西无名茶历史;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33°秦巴山区,海拔800-1200米,年均温14.7℃,年降水1000-1500毫米,云雾日>180天,散射光占比>70%,生长期长达210天(中国最北茶区)。

土壤生态:微酸性黄壤(pH 5.0-6.5),有机质≥2%,富含锌硒;森林覆盖率76%,朱鹮栖息地,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无工业污染。

独特性:昼夜温差>10℃,氨基酸积累达5.23%(比龙井高1.19%),形成“鲜爽耐泡”风味。

产区

产区范围:陕西省西乡县全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

核心产区:午子山周边高山茶园(罗镇、马踪科技示范茶场),占高端茶产量70%。

分类

按原料等级分三类:

午子仙毫: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形似兰花,栗香高锐(价超1000元/斤)。

午子绿茶: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条索微扁,滋味醇厚(散装500克/200-500元)。

名眉/仙茗:一芽二叶至三叶,适制大宗茶及出口茶。

茶树

主栽 本地群体种与福鼎大白茶:

中叶类,抗寒性强,叶质肥厚;

生化特性:茶多酚≥25%、氨基酸≥3.5%,适制高香耐泡型绿茶。

等级

按感官品质分三级:

特级:全芽,条索紧细显毫,栗香持久,滋味鲜醇。

一级:一芽一叶,条索匀整,滋味醇厚。

二级:一芽二叶,适制办公用茶及袋泡茶。

外形

紧结微扁(炒青工艺),翠绿显毫;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芽叶成朵。

茶叶图片
香气

板栗香(主调),带嫩香(特级茶)、清香(春茶特有),冷杯留香>10分钟。

滋味

鲜爽(氨基酸协调),醇厚(茶多酚丰富),回甘明显,涩中泛甜。

功效

高效补锌硒:锌含量53.5-67.5μg/g(普通绿茶≤5μg/g),增强免疫力;硒含量0.858μg/g(普通绿茶≤0.1μg/g),辅助抗癌。

增强消炎药效:5%茶汤送服抗生素,抑菌效率提升20%(儿茶素协同作用)。

抗辐射:茶多酚抗电子设备辐射效率比同纬度绿茶高25%。

工艺

鲜叶摊放(4-6小时)→杀青(160-180℃滚筒)→揉捻(双手回旋滚揉)→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掌心摩擦显毫)→烘干(含水量≤6%)。

工艺特点:

“三保一高”技术:保翠绿色泽、保茸毫附体、保条索完整、求香高持久;

非遗手工提毫:禁用机械压条,确保白毫显露。

冲泡

茶具:高直玻璃杯(观赏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温:80-85℃(沸水晾置90秒),特级茶用75℃;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中投法(先注水1/3润茶,1分钟后注至七分满),可续泡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日饮量≤600ml(防咖啡因过量致心悸);

密封避光冷藏(0-5℃),保质期12个月;

服药间隔2小时(鞣酸降低铁剂药效)。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