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牛早

乌牛早

乌牛早属绿茶类,为浙江省永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最大特点是“特早发芽”,每年3月上旬即可采制,比西湖龙井早上市约1个月,素有“江南第一早茶”之称。外形扁平挺直似雀舌,色泽翠绿显毫,滋味甘醇鲜爽,具独特板栗香。2004年获原产地保护认证,2023年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发展历史

起源与命名:清乾隆年间(约200年前),永嘉罗东乡茶农金某于乌牛镇岭下村发现野生变异茶树,移栽后因发芽特早(春分前后可采)命名“乌牛早”,又称“岭下茶”。

产业复兴:1985年恢复种植,1988年“乌牛早龙井”通过省级鉴定定名“永嘉乌牛早”;1995年获中国农博会金奖,200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23年“永嘉乌牛早”地理标志商标获批。

生长环境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3℃,湿度≥80%,年雾日≥200天,昼夜温差显著;

土壤地形:核心产区海拔100-260米,红黄壤土层深厚(≥80cm),pH值4.5-6.5,有机质≥3%,森林覆盖率93%;

光照:年日照1798.9小时,日照率41%,漫射光利于芳香物质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全境;

核心产区:乌牛镇岭下村、三江街道行禅村(海拔400米以上原始林区,树龄≥30年古茶园占40%)。

分类

按外形工艺:

扁形茶:仿龙井工艺,占市场主流,外形扁平光滑;

条形茶:自然舒展,匀直挺秀。

茶树

主栽 嘉茗1号(原名乌牛早),灌木中叶类,叶椭圆形肥厚,抗寒性强;鲜叶标准:特级为单芽或一芽一叶,春茶氨基酸含量≥4.2%(高于普通绿茶)。

等级

特级:全单芽≥95%,扁平挺直翠绿显毫,板栗香高锐持久(单价1000-1500元/500克);

一级:一芽一叶初展,滋味鲜醇耐泡;

二级:一芽二叶开展,香气纯正但耐泡度弱。

外形

扁平形,雀舌形;干茶扁平挺直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带黄;汤色嫩绿明亮(扁形)或淡黄透亮(条形);叶底嫩绿匀整成朵(特级),绿黄明亮(一级),尾部显黑褐色(品种特征)。

茶叶图片
香气

板栗香(主调),清香持久,嫩香(春茶特有),部分带青草气(工艺不足时)。

滋味

鲜爽(氨基酸鲜味显著),甘醇,回甘绵长,苦涩度低(茶多酚含量14.7%,低于普通绿茶)。

功效

降脂效率提升:茶多酚分解脂肪速度比普通绿茶快30%;

护齿防龋:含氟量15mg/100g,抑制龋齿菌活性达90%;

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生素E的18倍。

工艺

鲜叶摊放(6-8小时)→杀青(280℃抛闷结合)→理条做形(80℃塑扁形/条形)→初烘(110℃)→整形→辉锅提香(80℃)

工艺特点:全程无闷黄,黄色源于品种自然黄化;手工理条保形态,“低温提香”锁板栗香,每500克需2.2万芽。

冲泡

玻璃杯泡法:水温85-90℃,茶水比1:50(3g/150ml),注水1/3摇香→续至七分满,首泡15秒出汤;

盖碗泡法:润茶2次(5秒/次),特级茶可冲8-10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沸水直冲(>90℃破坏叶绿素致汤色发黄);

新茶避光存放15天褪火气,开封后72小时内饮毕防香气逸散;

空腹慎饮(单宁含量较高刺激胃黏膜)。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