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绿茶

英德绿茶

英德绿茶属烘青绿茶类,广东省英德市特产,以“形如雀舌、香高味醇、汤色清透”闻名。其制作工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标准,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色泽翠绿带毫,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甘爽,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加持。2025年茶园面积14.1万亩,年产干茶1.1万吨,综合产值48亿元,稳居广东绿茶产业龙头。

发展历史

唐代起源:种植史可追溯至唐代,陆羽《茶经》载韶州(含英德)产茶且“其味极佳”,为唐代韶州三大产茶县之一。

明清贡茶:明代发展为重要农产品,清代以“茶汤清亮、滋味鲜爽”列为贡茶,远销海上丝绸之路。

现代振兴:1986年经广东省专家鉴定确认高锰含量与预防肝癌功效;2019年茶园面积扩至14.1万亩,茶旅融合与标准化生产推动产业升级。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24°粤北丘陵,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5.5-20.7℃,年降水1200-1876毫米,云雾日>200天,昼夜温差>10℃,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喀斯特地貌酸性黄壤(pH 4.5-6.5),富含硒、锰等矿物质;森林覆盖率68.7%,无工业污染。

独特性:核心产区沙堆、水边等地氨基酸含量高达147.33毫克/克,茶多酚与咖啡碱比例均衡,形成“鲜爽回甘”风味。

产区

产区范围:广东省英德市全域。

核心产区:沙堆镇、水边镇,占全市产量60%以上,其中沙堆茶园为特级茶主产地。

茶叶图片
分类

按季节与原料分四类:

明前雀舌:清明前单芽制,形如雀舌,毫香显著(特级茶代表)。

雨前翠芽:谷雨前一芽一叶,条索紧结,滋味鲜醇(一级茶主力)。

夏暑茶:立夏后采,一芽二叶,叶质厚实,耐泡性强(大宗茶)。

秋香茶:白露前后采,带自然花香,性价比高。

茶树

主栽 云南大叶种:

特性:乔木型,大叶类,抗寒性强;春茶鲜叶茶多酚≥28.3%,氨基酸≥5%,为普通绿茶1.5倍。

种植:20世纪90年代“红改绿”后成为主导品种,适制高香浓味绿茶。

等级

按感官品质分(市场惯例):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长度≤2.5cm,条索紧细如雀舌,翠绿披毫(价超6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匀整显毫,汤色黄绿明亮(200-400元/斤)。

大宗茶:一芽三叶,适制袋泡茶与餐饮用茶。

外形

雀舌形(特级),卷曲形(大宗茶);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绿黄鲜活。

茶叶图片
香气

清香(主调),兰花香、栗香;冷杯留香>30分钟。

滋味

浓醇(茶多酚协调),鲜爽(氨基酸丰富),回甘持久,微苦无涩。

功效

防癌潜力:锰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绿茶,清除自由基效率高30%,降低肝癌风险(1986年广东省医学研究证实)。

强效抗氧化:儿茶素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生素E的10倍,延缓衰老。

代谢调节:茶多酚25%-30%促进脂肪分解,维生素C含量为普通绿茶1.5倍。

工艺

采摘(一芽二、三叶)→轻萎凋(竹筛摊晾4小时,含水率70%)→杀青(240℃铁锅闷2分钟+扬6分钟)→揉捻(轻-重-轻原则40分钟)→干燥(初烘120℃至七成干→复干90℃降至60℃)。

工艺特点:

“闷扬结合”杀青锁翠,降低多酚苦涩;

揉捻塑“雀舌形”,碎茶率<5%。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赏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温:80-85℃(沸水晾置3分钟,特级茶用75℃);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温润泡快速倒出,首泡30秒,后续每泡递增10秒,可冲3-4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忌反复烧开沸水冲泡(破坏茶多酚结构);

密封避光冷藏(0-5℃),开封后3个月内饮完防香气散失。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