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红工夫

宁红工夫

宁红工夫属中小叶种工夫红茶,创制于清乾隆晚期(约1785年),主产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因修水古称“宁州”而得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特质为“香高、味浓、醇爽”,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透亮,滋味浓醇鲜爽,叶底红匀嫩亮。2021年“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Ⅷ-149)。

发展历史

起源与兴盛:清道光年间(1823年)修水始制红茶,光绪年间(1892-1894)年输出量达30万箱,占全国红茶出口量10%,获俄太子“茶盖中华,价甲天下”赠匾。

近代复兴:1958年宁红超级茶销苏联达国际高级茶标准;1985年“宁红金毫”获国家银质奖;2021年制作技艺列国家级非遗。

生长环境

气候: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18℃,年降水量1732毫米,雾日≥200天,湿度≥85%。

土壤:红黄壤土为主,pH值4.5-6.5,富含有机质及硒、锌等矿物质,土层深厚肥沃。

生态:核心产区森林覆盖率87.4%,海拔800-1200米,终年云雾笼罩,漫射光丰富。

产区

核心产区:江西省修水县(占总量80%),北纬28°22′-29°49′,东经114°04′-114°43′。

扩展产区:武宁县、铜鼓县及湖南平江长寿街一带。

分类

宁红工夫:传统条形茶,分特级/一级/二级,条索紧结,滋味醇厚。

宁红金毫:单芽或一芽一叶,金毫显露,花果蜜香浓郁,汤显金圈。

宁红龙须茶:束形茶(新增),红丝扎把似须,冲泡后如菊花绽放,具观赏性。

茶树

主栽 宁州群体种(华茶20号,小叶种)及 宁州2号(华茶49号),树姿半开张,叶椭圆,抗寒性强。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特级茶以谷雨前嫩芽为优。

等级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细显金毫,香高持久似祁红,滋味鲜醇甜爽(价≥60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为主,条索匀整,香气甜香,滋味醇和。

二级:一芽二叶,香气纯正,滋味尚醇,性价比高。

外形

紧结圆直(螺形),汤色红艳透金圈,叶底红匀嫩亮

茶叶图片
香气

花果蜜香(主调),甜香,鲜嫩浓郁

滋味

醇厚,鲜爽,甘滑,回甘持久

功效

助消化(闷黄工艺促消化酶活性,分解脂肪效率为绿茶1.5倍);

降脂护心(茶黄素抑制胆固醇合成,儿茶素降脂效率显著)。

工艺

萎凋(自然+加温)→揉捻(轻-重-轻加压)→发酵(24-28℃/95%湿度)→烘干(初烘110-120℃→足烘70-80℃)

工艺特点:独创“轻萎凋、重揉捻、足发酵”三绝,发酵时长5-7小时形成苹果香。

冲泡

盖碗热泡法:

茶具:白瓷盖碗(120ml);

投茶:3g;水温:95℃;

首泡5秒出汤,后续递增15秒,可泡5-6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鞣酸刺激胃黏膜);

新茶需避光存放15天褪火气;

冷后浑为茶黄素析出,属品质特征,非变质。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