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红茶​​

鹤山红茶

鹤山红茶属红茶类,广东省鹤山市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核心品质为“甘醇蜜韵,黄金圈”,外形条索紧密细长、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透亮带金圈,滋味醇厚甘滑。始创于宋代,盛于明清,曾被誉为“广东茶叶第一县”,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其制作技艺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历史

宋代起源:宋代已有种植记载,传说福建移民携茶种至古劳丽水村垦植,称“未有鹤山县,先有鹤山茶”。

清代鼎盛:清道光年间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茶8万担(约4800吨),占广东茶叶输出总量80%-90%,远销欧美、南洋,英国“立顿”红茶早期原料部分源自鹤山。

近现代复兴:20世纪80年代因市场冲击衰落,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9年纳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搭乘“江门号”中欧班列出口欧洲。

生长环境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2.6℃,年降水量1700毫米,年雾日超200天,昼夜温差显著,漫射光促芳香物质积累。

土壤地貌:以红壤、赤红壤为主(pH 4.0-6.0),有机质丰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90.5%),海拔500-800米,皂幕山亚婆髻峰达807.5米,水源达Ⅱ类标准。

产区

产区范围:鹤山市全域,涵盖雅瑶、古劳、龙口、桃源、鹤城、共和、址山、宅梧、双合9镇21个行政村。

核心产区:双合镇(“十里茶香”茶旅区)、宅梧镇白水带、鹤城镇马耳山、古劳镇茶山(古茶树群)。

分类

分类(按树种与形态):

云南大叶种红茶:传统主流,条索肥壮,滋味浓强,耐泡性佳;

金牡丹/金观音:新引进品种,花香显著,汤色金黄透亮;

梅尖红茶:双合镇特有品种,条索细紧,蜜香突出;

桔普茶:创新品类,融合新会陈皮与鹤山红茶,具理气健脾功效。

茶树

主栽 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大叶类),辅以 金牡丹、金观音、梅尖(双合特有);鲜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茶多酚≥12.4%,氨基酸≥3.1%。

等级

等级(感官与市场综合):

特级:单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秀匀直,蜜香高锐持久(参考价≥5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条索紧直,汤色红亮(300-500元/斤);

二级:一芽三叶,滋味浓醇,性价比款(100-300元/斤)。

外形

条索形;干茶条索紧结细长、色泽乌润显金毫;汤色红艳透亮带“黄金圈”;叶底红褐柔软,匀整带红边。

香气

蜜香(主调,轻晒青工艺标志),花果香(金牡丹等品种),陈香(老茶)。

滋味

醇厚(浓淡适中),甘滑(甜味与顺滑感显著),回甘持久(喉韵绵长)。

功效

强抗氧化:茶多酚含量12.4%-15.3%,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生素E的18倍;

降脂控糖:儿茶素加速脂肪分解效率比普通红茶高40%;

健齿防龋:氟含量抑制生龋菌,减少牙菌斑形成。

工艺

鲜叶采摘→轻晒青(特色工序)→萎凋(4-6小时)→揉捻(手工/机械)→发酵(温湿度控制)→干燥(≤90℃)

工艺特点:非遗“三焗三晒”技法(揉捻后竹筛覆盖凋萎),轻晒青提升氧化酶活性形成蜜香,全程禁用化肥农药。

冲泡

盖碗/紫砂壶:水温90-95℃,茶水比1:30(5g/150ml),首泡润茶5秒弃之,正式冲泡首泡10秒出汤,每泡增5秒,耐泡6-8次。

玻璃杯直泡:水温85℃,投茶3g,静置3分钟观赏“茶舞”。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用(单宁刺激胃黏膜),宜餐后1小时品饮;

新茶需避光醒茶1周褪“火气”,密封防香气逸散;

神经衰弱者晚间慎饮(咖啡碱含量≥2.0%)。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