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银针​​

巴南银针

巴南银针属绿茶类,为重庆市巴南区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核心品质为“外形挺直如针、色泽绿润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带栗香,滋味鲜醇回甘”。源自清朝末年的“定心巴渝银针”,1995年正式定名并注册商标,2009年巴南茶叶制作技艺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发展历史

起源与恢复(清末-1990年代):清末创制“定心巴渝银针”,后因战乱工艺失传;20世纪80年代由重庆二圣茶业公司恢复试制,1995年正式命名“巴南银针”并注册商标。

工艺升级(2000年后):2004年加工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确立“鲜叶适度摊放、杀青中度偏嫩、初干以烘代炒”核心工艺;2005年成为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唯一指定茶叶。

现代发展(2010年后):201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2017年全区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3040吨,产品远销丹麦、美国等国家。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核心产区二圣镇白象山海拔800-1000米,年均温18-20℃,湿度≥75%,年雾日超200天,昼夜温差显著,漫射光促氨基酸积累(春茶氨基酸≥3.10%)。

土壤生态:黄壤为主(pH4.5-6.0),富含腐殖质及硒元素;茶园为水源保护区,禁用化肥农药,推行“猪-沼-茶”生态循环。

产区

产区范围:重庆市巴南区全域,重点覆盖二圣镇、圣灯山镇等。

核心产区:二圣镇白象山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海拔800-1000米云雾带)。

分类

分类(按原料等级):

单芽级:春茶第一批芽头,清香高锐,参考价≥2000元/斤;

雨水级:早春一芽一叶,滋味鲜爽;

明前级:清明前采摘,条索匀整;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栗香显著。

茶树

主栽 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国家级良种),辅以云南大叶种;鲜叶标准:春茶一芽一叶初展,茶多酚≥19.8%,水浸出物≥47.4%。

等级

等级(感官指标):

特级:条索紧秀挺直,白毫满布,栗香高锐持久(参考价≥700元/斤);

一级:条索匀直,香气清纯,滋味鲜醇;

二级:条索稍松,滋味浓强稍粗(200-400元/斤)。

外形
茶叶图片

针芽状;干茶挺直似针、绿润披毫;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芽叶鲜活。

茶叶图片
香气

栗香(主调),清香(新茶),毫香(玉米香)。

滋味

鲜醇(氨基酸鲜味显著),甘爽(甜味持久),微涩速化。

功效

强抗氧化:茶多酚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E的18倍,延缓衰老;

降脂控糖:儿茶素加速脂肪分解效率比普通绿茶高30%;

防辐射:富含硒元素(0.15-0.35mg/kg),缓解电子设备辐射损伤。

工艺

鲜叶摊放(4-8小时)→杀青(滚筒150℃/微波)→揉捻→复揉→理条提毫→烘干(含水率≤5%)→精制→提香

工艺特点:非遗技艺37道工序,机械与手工结合;“杀青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理条塑形保留白毫。

冲泡

玻璃杯直泡:水温85-90℃,茶水比1:50(3g/150ml),注水后静置2-3分钟观赏“芽尖竖立下沉”;

盖碗法:水温80-85℃,首泡10秒出汤,每泡增时5-10秒,可冲4泡。

茶叶图片
品饮

注意事项:

忌沸水冲泡(>90℃破坏鲜爽度致苦涩);

新茶避光冷藏15天褪“火气”,开封后7日内饮毕防香气逸散;

空腹慎饮(单宁刺激胃黏膜),宜餐后1小时品饮。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