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银峰
女娲银峰属绿茶类,产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女娲古迹胜地,以“形若银针、汤色嫩绿、兰香馥郁、富硒有机”著称,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获批)和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获世界绿茶评比金奖。富含硒(2.26ppm)、氨基酸(3.86%)及茶多酚(22.1%),被誉为“茶中仙子”。
发展历史
平利县种茶始于唐代,兴于明清,清代乾隆年间“三里垭毛尖”曾为贡茶。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科研团队结合现代工艺创制“女娲银峰”,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2002年获中国西部名茶博览会金奖,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随“汉中仙毫”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生长环境
核心产区位于秦巴山脉东段,海拔400-800米,年均温14-16℃,年降水量900毫米(茶树生长期4-9月降水超1000毫米),终年云雾覆盖率达65%-85%。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酸性棕壤(pH 4.5-5.5),有机质>1.5%,硒含量0.35-3.85mg/kg(为普通绿茶3倍),森林覆盖率65%,获联合国“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认证。
产区
产区范围:陕西省平利县全境,集中于汉江、南河上游流域。
核心产区:女娲山、长安镇、大贵镇海拔600-1500米高山峡谷区,占高品质茶产量90%以上。
分类
明前单芽银峰:清明前采摘单芽,形似银针,白毫密披,兰香清雅,滋味鲜爽如晨露。
谷雨翠峰:谷雨前一芽一叶初展,微扁匀齐,栗香带兰韵,滋味醇厚回甘。
秋韵银峰:立秋后采摘,一芽二叶初展为主,滋味浓醇耐泡,具独特“五色石”矿物气息(新增)。
茶树
主栽平利群体种(省级地方良种),灌木型,叶椭圆至柳叶形,发芽早、抗寒性强;辅栽龙井43号、福鼎大白茶无性系良种。鲜叶茶多酚22.1%-25%,氨基酸3.86%-5.2%,硒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绿茶。
等级
特级(玉毫):纯单芽,圆直似针,银毫密布,嫩香持久,鲜爽回甘。
一级(云峰):一芽一叶初展≥90%,形微扁匀齐,栗香兰韵,醇厚甘滑。
二级(翠华):一芽二叶初展为主,条索紧细,清香高长,滋味浓醇。
外形
圆直似针,微扁匀齐
汤色嫩绿透亮,清澈如翡翠,泛金色毫晕
叶底嫩匀成朵,黄绿柔软
香气
嫩香,栗香,兰花香,隐现檀香(“五色石”矿物气息)
滋味
鲜爽,醇厚,甘滑,回甘
功效
清热,消暑,抗氧化(硒含量为普通绿茶3倍,EGCG含量全球绿茶前5%),防癌(硒协同茶多酚抑癌),降血脂(茶多酚22.1%),护肝(硒元素强化肝脏解毒)。
工艺
采摘→摊青(竹筛云雾摊晾12小时)→杀青(140℃滚筒)→清风摊凉→理条做形(100℃多功能机)→提毫(90-100℃手工理条)→摊凉→烘足干(70-80℃)→精选
工艺特点:机械化全程控温,轻压做形保针状;提毫工序显银毫,终含水量≤6%;夏秋茶采用“三层焙火”(松木、竹炭、艾草)增香。
冲泡
择器:伏羲式玻璃杯或本地黑陶碗;
水温:80℃(沸水晾3分钟);
投茶:3克茶中投法(先注水1/3摇香,再注满);
出汤:首泡2分钟,后续每泡增15秒,可续水3-5次;
冷泡法:3克茶+500ml矿泉水,冷藏4小时。
品饮
忌空腹饮,避免刺激胃黏膜;
神经衰弱者限量(咖啡碱含量3%),睡前3小时勿饮;
隔夜茶不可饮用(硒元素易氧化);
忌与药物同服(茶多酚影响药效吸收);
冷泡茶需24小时内饮完,避免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