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毛尖

桂林毛尖

桂林毛尖属烘青绿茶类,广西桂林市特产,20世纪80年代初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创制成功。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细匀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回甘明显”。原产于桂林尧山明代靖江王墓群风景区,是富硒茶(含硒量0.146微克/克,为普通绿茶7倍),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89年)及泰国曼谷国际展览会金奖(1993年)。

发展历史

创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于尧山脚下研发成功,融合福建良种工艺与本地生态优势。

荣誉积累期(1989-1993年):1989年获广西名茶称号及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93年泰国曼谷“中国优质农产品展览会”金奖。

技术标准化(2014年至今):2014年制定《桂林毛尖茶加工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推动全程机械化加工。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9.1℃,年降水1733毫米,昼夜温差大;茶区海拔300米左右,春茶期雨多雾浓,散射光占比高。

土壤生态:黄红壤(pH 5.0-5.5),有机质1.38%-1.88%,富含硒、锌等矿物质;尧山森林覆盖率67%,无工业污染。

独特性:2月底气温达15℃以上,比江浙茶区早采30天,春茶氨基酸积累量高,鲜爽度突出。

产区

产区范围:广西桂林市尧山地带,涵盖七星区、叠彩区丘陵区域。

核心产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试验茶园(尧山靖江王墓群景区),为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

分类

按等级分三类:

特级:全手工制,一芽一叶初展,条索紧细显毫,豆香显著。

一级:一芽一叶,机械辅手工,栗香透清香。

二级:一芽二叶初展,香高耐泡,适制大宗茶。

茶树

主栽 福云6号(占比60%)、福鼎大毫:

福云6号:特早生种,2月下旬开采,适制扁形茶,茶多酚23.4%、氨基酸3.9%。

本地改良种:桂绿1号、尧山秀绿(国家级良种),抗寒抗旱性强,适制卷曲形绿茶。

等级

按感官品质分(依据地方标准):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白毫≥90%,清香持久,滋味鲜醇(价超60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匀整绿润,栗香明显,滋味醇厚(200-400元/斤)。

二级:一芽二叶初展,墨绿匀整,香气纯正(大宗茶)。

外形

条索形(紧细匀直),白毫显露;汤色碧绿清澈(特级)至黄绿(二级);叶底嫩绿明亮,匀整成朵。

茶叶图片
香气

清香(主调),嫩香(特级)、栗香(一级);冷杯留香>15分钟。

滋味

鲜爽(氨基酸协调),醇和(茶多酚适中),回甘持久(高山冷韵)。

功效

强效抗癌:含硒量0.146微克/克(普通绿茶7倍),阻断癌细胞DNA合成,降低胃癌风险40%。

护齿防龋:含氟量比同类烘青绿茶高30%,增强牙釉质抗酸蚀能力。

代谢调节:儿茶素抑制糖分吸收,辅助控血糖(水浸出物≥45%)。

工艺

采摘(一芽一叶初展)→摊放(竹筛3-6小时,失水5%)→杀青(260℃滚筒,4-5分钟)→揉捻(轻-重-轻交替)→毛火(120℃)→足火(80℃至含水≤6%)→复香(80℃提香15分钟)。

工艺特点:

“复香”工序:提升香气持久度,水分精准控制≤6%;

多品种拼配:福鼎大毫(增毫香)与福云6号(提浓醇)拼配优化风味。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赏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温:80℃(沸水晾置2分钟,防烫伤嫩芽);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先注水1/3润茶3分钟,再注水至七成满,首泡1分钟出汤,可冲3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服药间隔1小时(鞣酸降低铁剂药效);

密封避光冷藏(0-5℃),开封后3个月内饮完(防茶多酚氧化)。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